雕塑家陳奕彰則在鹿野的秘境新良濕地創作「粉紅河馬」,肚子圓嘟嘟的粉紅河馬在湖片上隨風映著波光粼粼,一派淘氣歡愉。(馮惠宜攝)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則「療癒系列」作品,讓民眾能坐躺其中憩感受池畔、烏鳴、微風、細品自然之美。(馮惠宜攝)編織藝術家林淑鈴在關山親水公園人造山丘頂以色彩繽紛的PET塑鋼帶創作出「雲朵製造所」作品。(馮惠宜攝)藝術家林純用以竹編結合楊海茜的鉤織共創的作品「穹頂上有花」曼陀羅式圖騰在鹿野鄉公所戶外大綠地相當吸睛。(馮惠宜攝)
漂浮在湖面的粉紅河馬、山丘上的雲朵,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延續2019年展開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活動,今年在鹿野、關山新增6件地景作品,融入藍天綠地以及美麗湖景的作品,在全台歷經嚴峻疫情警戒降級後,也成為民眾微旅行帶來滿滿療癒能量。
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2019年「縱谷大地藝術季-源鳥197」以農村大自然為舞台,並融入在地的人文風情底蘊,今年6件作品從池上延伸至關山、鹿野,串連前兩年大地藝術季的十多件作品打造縱谷成為農村美術館。
鹿野是今年藝術季的主舞台,有3件作品設置在關山親水公園的山丘頂、榕樹群及荷花池畔。包括,擅長編織藝術的藝術家林淑鈴在人造山丘頂以色彩繽紛的PET塑鋼帶創作出「雲朵製造所」作品,以迴旋放射狀線條曲線結合地貌特色,踏上丘頂悠遊「雲朵」間遠眺360度山景雲霧,許多美麗的驚奇也從「心」展開。
而享譽國際的竹藝師徐警盛則在親水公園榕樹群中透過作品「蛻變前的等待」,藉由昆蟲的繭、蛹詮釋生命的寶貴與無窮的力量,也傳遞等待疫情過後,蛻變新生。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則以緊密紮實的編織呈現「療癒系列」作品,讓民眾能坐躺在作品中休憩感受池畔、烏鳴、微風、細品自然之美。
以「河馬家族」獲文化部最佳公共藝術獎的雕塑家陳奕彰則在鹿野的秘境新良濕地創作「粉紅河馬」,肚子圓嘟嘟的粉紅河馬在湖片上隨風映著波光粼粼,一派淘氣歡愉;藝術家林純用以竹編結合楊海茜的鉤織共創的作品「穹頂上有花」曼陀羅式圖騰在鹿野鄉公所戶外大綠地相當吸睛。
阿美族裝置藝術家伊祐噶照創作「貓咪種子」設置在鹿野后湖阡陌田野的飽滿稻穗中,以擬人化種子也想去旅行把自己變成了貓咪做為創作理念,逗趣十足的造型就如疫情中一顆帶來希望與歡笑的魔幻種子。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