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研究發現,澳洲的鳳頭鸚鵡 (cockatoos) 能展現由多達30種不同動作組成的舞蹈行為,其中17種動作為科學界首次記錄。
該研究發表於PLOS One,由查爾斯史都華大學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的研究團隊執行。團隊分析了社群媒體上的45段影片,並對澳洲瓦加瓦加動物園 (Wagga Wagga Zoo) 內的6隻鳳頭鸚鵡進行了觀察。觀察指出,這些鳥類在播放音樂、音訊甚至無聲的條件下,都會展現出舞蹈行為。
研究辨識出的動作包含甩頭、橫向踏步、身體滾動與半轉身,以及一種被稱為「抖鬆羽毛」(fluff) 的鳥類特定行為。其中一隻受觀察的個體,展現出包含17種其他鳥類未曾出現動作的獨特動作組合。
研究人員推測,圈養鸚鵡的舞蹈能力,可能是其求偶儀式的遺留行為,在圈養環境中被用於自我互動或與飼主的互動。查爾斯史都華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弗雷雷 (Rafael Freire) 指出:「與人類舞蹈的相似性,讓我們很難反駁鸚鵡具備成熟的認知與情感過程,而為牠們播放音樂或許能改善其動物福利。」
該論文總結,鳳頭鸚鵡的舞蹈行為由範圍廣泛的動作組成,並建議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音樂是否能觸發圈養鳥類的舞蹈,以及此行為是否可作為一種「環境豐富化」(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