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最新研究稱,105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擁有獨特的基因背景,能夠更有效地修復DNA。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對"極長壽"老人進行高覆蓋率的全基因組測序。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eLife》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活到105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擁有獨特的基因背景,能夠更有效地修復DNA。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對"極長壽"老人進行高覆蓋率的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解釋長壽及長壽老人年齡相關疾病的低發病率。
論文第一作者、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實驗診斷和專科醫學系的副教授Paolo Garagnani表示:"衰老是幾種慢性疾病的常見風險因素。我們從義大利半島招募了81名百歲老人(105歲以上)和極長壽老人(110歲以上),並將他們與同一地區的36名平均年齡為68歲的健康人士進行了比較。"科學家們採集了所有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並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此外,他們還將新的研究結果與此前發表的另一項研究(分析了333名100歲以上的義大利人和358名60歲左右的人)的基因數據進行了交叉對比。
最終,研究人員在105歲以上/110歲以上年齡組中發現了常見的5種基因變化,其中包括COA1和STK17A。交叉比對結果也顯示,100歲以上的人群出現了相同的變化。研究人員推測,這種遺傳變異性可能會調節三個不同基因的表達。
首先是某些組織中STK17A基因活性的增加。STK17A不僅能夠協調細胞對DNA損傷的反應,還會促進受損細胞的程序化死亡,控制細胞內活性氧的數量。這些過程對許多疾病(如癌症)的發生和發展都非常重要。其次是某些組織中COA1基因活性的降低。眾所周知,COA1對細胞核和線粒體之間的正常交流至關重要,而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生產工廠,其功能障礙是衰老的關鍵因素之一。最後是某些組織中BLVRA基因表達的升高,BLVRA可以消除危險的活性氧,影響細胞健康。
論文通訊作者、博洛尼亞大學生物、地質和環境科學系的高級助理教授Cristina Giuliani說:"以前的研究表明,DNA修復是延長壽命的機制之一,我們的研究證明,這一機制也適用於人類。數據顯示,在生命的最後幾十年裡,人類的自然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與遺傳變異性相關聯,這賦予了百歲老人一種特殊的能力,讓他們能有效地處理細胞損傷。"
最後,研究小組還測量了不同年齡組人群在一生中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數量。結果表明,在測試的7個基因中,百歲老人有6個基因的突變負擔都相對較低,這也許能保護他們免受心臟病等疾病的侵襲。
論文的通訊作者、博洛尼亞大學免疫學名譽教授Claudio Franceschi總結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DNA修復機制和特定基因的低突變負擔是保護長壽老人免受年齡相關疾病影響的兩大核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