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文化區,左圖:香港故宮(攝影:洪書瑱);右上:戲曲中心(圖:港旅局提供);右下:M+(攝影:洪書瑱)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若說香港是東方之珠,那香港的西九文化區可說是香港藝術星斗,由多個藝術展館造就了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藝術項目之一,延伸40公頃的填海土地,匯集了精彩的文化藝術設施、廣闊的公共空間以及零售、餐飲和休閒設施。西九文化區的願景是致力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帶,是文青遊客必訪,也是喜歡拍照的民眾必踩,目前已開幕啟用包括:2017年的「展亭」、2019年1月開幕的「戲曲中心」、2019年6月開幕「自由空間」、2021年11月開幕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2022年7月開幕「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未來2024年還有預計落成的「演藝綜合劇場」等!
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最新的綜合文化藝術園區(照片提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戲曲中心(圖:港旅局提供)
展亭(圖:港旅局提供)
藝術公園是民眾野餐感受維港之美的好所在(攝影:洪書瑱)
西九文化區由港鐵柯士甸站外一直伸延到九龍站以西的海濱,交通四通八達,除了各個展館外,綠油油的藝術公園是香港人享受黃昏日落景致和晚上散步的好地方,許多情侶、民眾會三五好友、在此野餐、散步,甚至帶毛小孩到此溜達、溜達,還有多家餐廳,展現了一種休閒、FUN假的「港」覺。而目前西九文化區中M+及香港故宮為最閃爍「藝」顆星。
M+外觀(攝影:洪書瑱)
《自我消融》是M+私人收藏(攝影:洪書瑱)
草間彌生《再生時刻》(攝影:洪書瑱)
草間彌生不同時期,風格不同的作品(攝影:洪書瑱)
草間彌生作品《雲》(攝影:洪書瑱)
草間彌生的作品前拍起來就是一幅文青照(攝影:洪書瑱)M+是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館藏涵括20和21世紀視覺藝術、設計和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大樓寬廣的基座平台懸伸在地面之上,館內共有33個展廳,還有三間電影院、多媒體中心,甚至還有面對維多利亞港的天台花園。目前所有展館中,以《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的特別展覽最受群眾喜歡,展品設置於二樓西展廳、地下大堂、B2潛空間、展演空間,約有200多件來自各地博物館及私人藏品,甚至還有草間彌生M+私人收藏品,展期至5月14日止!
1976年《神經的死亡》(攝影:洪書瑱)
草間彌生2022年為M+的新創作《神經的死亡》(攝影:洪書瑱)
《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攝影:洪書瑱)
2022年新創作《南瓜》(攝影:洪書瑱)
草間彌生展逛完,粉絲別忘了「GO」買周邊(攝影:洪書瑱)
藝術廣場入口有一排外形有如香港菜市場常見的傳統紅色燈罩,是許多人熱拍的景點之一(攝影:洪書瑱)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創作的3組全新作品!包括:由M+委約創作,位於「潛空間」大型裝置《神經的死亡》,可以從大樓多角度來欣賞,以布料製作管狀物形態如同神經系統或巨型樹根,若喜歡草間彌生的作品,會有點似層相識,沒錯,作品正呼應她1976年的同名作品,相較舊作的陰沉、新作則色彩鮮艷,代表著再生的時刻。另外,《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B2的展演空間,以圓點、白色波點巨大汽球、鏡面空間,營造萬花筒世界的感官體驗,能拍出一種夢幻的效果;地下大堂,有兩件名為《南瓜》的大型雕塑,是草間彌生最為人熟悉的題材之一。M+也有許多拍照熱點,除了南瓜以下,藝術廣場入口有一排外形有如香港菜市場常見的傳統紅色燈罩放大版,以灰色主調來呈現,展現一種設計感,是許多人熱拍的景點之一。
故宮外觀(攝影:洪書瑱)
香港故宮大門也是拍照熱點(攝影:洪書瑱)
乾隆龍袍,為吉服袍用於慶壽、年節時等嘉服(攝影:洪書瑱)
屏風(攝影:洪書瑱)
乾隆帝御題盤謠盤(攝影:洪書瑱)
清代皇帝的多方印璽,如:雍正帝「為君難」,以及乾隆的「十全老人」之印印。(攝影:洪書瑱)
當年和坤為慶乾隆八十大壽辰,從乾隆帝御製詩中,挑選含「壽」吉語120條鐫刻印章進獻(攝影:洪書瑱)
香港故宮絕對是西九文化區的新地標,博物館有9個展廳,其中5個展廳的專題在介紹故宮博物館的歷史及文化,目前借展文物有九百多件,一級文物就有166件,屬國寶級別,還有與巴黎羅浮宮等博物館借展的珍貴藏品,甚至絕大部份文物是首次赴港展出,部份展品會輪換展出,並不同時間將有不同的特別展覽推出。目前展廳2為《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是將清代十位皇帝及二十多位皇后展示十八世紀在紫禁城中居住時的生活點滴,透過三百多件文物結合文獻記載,如乾隆帝龍袍、印璽、屏風、字畫等展現宮中人物衣食起居、治國理政……等情景呈現!
坐著看文物(攝影:洪書瑱)
從故宮可感受西九文化區全貌(攝影:洪書瑱)
而故宮為善用博物館座落在維港海濱的優勢,於地面、二樓、四樓設計了三個不同面向方位的中庭空間,其中三個中庭與戶外空間相連,讓觀眾在欣賞文物展品時,亦可飽覽西文化區、香港島的天際線以及大嶼山的亮麗景緻。
具極佳視野的景觀餐廳 PANO,主廚受名人喜愛(攝影:洪書瑱)
PANO餐廳一隅(圖:業者提供)
午市套餐也隨著季節更換調整(攝影:洪書瑱)
午市套餐前菜「Yellow Fin Tuna」以酪梨搭配鮪魚韃靼而成(攝影:洪書瑱)
北海道馬糞海膽意大利飯,主廚特別在菜市中混入較少的芝士烹調(攝影:洪書瑱)
麻辣花膠瑤柱炒意粉,這道菜色融入四川的香、麻、辣風味(攝影:洪書瑱)
燒法國血鴿,雖然是一道法國料理菜式,卻混入本地元素(攝影:洪書瑱)
西九龍文化區也有許多景色優美的餐廳,如這家2020 年 4 月造型特別,且首家主打 Asian French 料理的名人餐廳 PANO,是文化區內唯一一所兩層高的獨立海景餐廳,所以 PANO擁有獨一無二的露天觀景平台。行政主廚為劉銘佳先生(Ken Lau),主廚先後任職於半島酒店內的Verandah、Chesa 和Felix等餐廳,隨後更在香港具代表性的法國餐廳Gaddi’s 內工作長達 5 年多,連藝人古天樂、鄭秀文、周杰倫、周潤發、梁朝偉、黎明、張學友和陳奕迅,以及政商界名人等都是 Chef Ken 的捧場客。其中只限晚市供應的「名人tasting menu 」(10 道菜$1288 或 7 道菜$988)是PANO 重點主打的必試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