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風箏不只是童玩 最初用途大有來頭


風箏是歷史悠久的童玩,不少家長在假日時,都會帶著小朋友到公園、空地放風箏,不過你知道嗎?風箏最早被發明時,並不是拿來玩樂的,而是作為軍事用途,用來傳遞情報,甚至還有人把炸藥綁在風箏上,放到敵軍陣營上空,引爆炸彈殺敵。

風箏發明於東周春秋時代,而發明者為墨子,據《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子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不過只飛了一天就壞了,而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距今約有2400多年。後來魯班將木鳶加以改造,「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以竹子為材料製成木鵲;直到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才開始出現紙做的風箏,當時將之稱為紙鳶。

而風箏最早其實是被拿來作為軍事用途、傳遞情報,據南史卷八十《侯景傳》,南朝「侯景之亂」時,梁武帝被侯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有人獻計要放飛「紙鴉(風箏)」、向外求援,未料不幸被敵方發現擊落。到了明朝,還有一種火器叫做「神火飛鴉」,在鴉形風箏上裝置炸彈,飛到敵軍上空後引爆。

但與此同時,風箏在宋朝已經成為極具人氣的戶外玩樂活動,甚至成為清明節的固定傳統習俗,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就有提到:「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另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畫有民眾放風箏的形象。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