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全世界最神奇的動物之一,種類繁多,號稱“最溫柔的美麗殺手”!

我們對水母並不陌生:它們身體透明,常在碧波蕩漾的海面上像一頂頂圓傘一樣在水中漂游,特別是成群出沒的時候,遠遠望去,顯得十分壯觀。

人們往往根據它們的傘狀體的不同來給水母分類和命名: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就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

有的傘狀體彷彿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有的宛如雨傘,叫雨傘水母;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有的傘狀體上閃耀著彩霞的光芒,叫霞水母

……但是在分類學上,刺胞動物門(也叫腔腸動物門)水母亞門主要分為兩大類群,一個屬於水螅綱,大約有3000種左右,包括花水母目(其中有生活於淡水的水螅等)、軟水母目(其中的藪枝螅是我國沿海最常見的水母)、多孔螅目(有生活於熱帶海洋的多孔螅)、柱星螅目(有生活於熱帶海洋的柱星螅)、淡水母目(包括著名的桃花水母、

生活於海洋的鉤手水母等)、盤囊水母目(有習見的銀幣水母、帆水母等)、管水母目(如僧帽水母)、硬水母目(如壯麗水母)和輻射水母目(包括海沙螅、耳螅等);另一個屬於缽水母綱,大約有250多種,包括十字水母目(有喇叭水母、高杯水母等)、

冠水母目(如紅斑遊船水母)、旗口水母目(有霞水母、海月水母等常見種類)、根口水母目(包括海蜇等)和立方水母目(有燈水母、手曳水母)等。除了水螅、桃花水母等少數淡水種類外,它們全部都是海產,見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溫柔美麗的殺手”水母身體的膠質中含有90%以上的水分,難怪西方人把它們叫做“果凍魚”。雖然水母的名字慈祥和藹,長相也美麗溫順,其實卻是十分兇猛的動物。它們所擁有的武器令人望而生畏,那就是傘狀體下面的那些細長的、宛若綢帶般的觸手,即它們的捕食器官和消化器官。

像毒絲一樣,在這些觸手的上面佈滿了無數含毒的刺細胞,能夠射出毒液,所以被人們稱為“毒手”。水母在水中攝取各種有機物為食,獵物被刺蜇以後,就會被迅速麻痺而死。然後,水母的觸手就將這些獵物緊緊抓住,縮回來,用傘狀體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個息肉都能夠分泌出酵素,迅速將獵物體內的蛋白質分解。水母沒有呼吸器官與循環系統,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從口入內,是一個短食道,再接著四角形的胃,有胃隔、胃絲等構造,因此它們所捕獲的食物立即在腔腸內被消化吸收。水母如此兇猛,是否會將一個人吞食掉呢?目前雖然尚無這樣的報導,但科學家認為,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例如有的水母擁有幾十米長的觸手,而且習慣於緊裹住巨大的獵物,用它那些有毒的刺細胞將獵物麻痺,然後再從容“享用”。水母採用這種“殘忍”的方式來對待獵物,其實在於它們自己只是一種薄薄的、軟弱無力的東西,很容易被撕裂,不能承受獵物被俘獲時反抗的動作。因此,水母只有立即將致命的毒液注入獵物的體內才能避免被撕裂的危險。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中的僧帽水母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水母。

它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藍色透明囊狀浮囊體一般長6~30釐米,前端尖、後端鈍圓,頂端聳起呈背峰狀,形狀頗似出家修行的和尚(即僧侶)的帽子,因此得名。這些浮囊上有發光的膜冠,能自行調整方向,借助風力在水面漂行,遠遠望去,如同扯滿風帆的戰艦一般,因此又被稱為“葡萄牙戰艦”。僧帽水母刺細胞裡所藏的毒液與眼鏡蛇的毒液一樣厲害。實驗證明,這些神經毒素是一種能使生物神經錯亂的蛋白質,冷藏6年之後,毒液的毒性依然不減。這種毒素在水裡發作得很快,小動物被刺蜇後,會立即死去。人被刺後也會遭到致命打擊,幾分鐘後就會使受害人的血壓急劇下降、呼吸困難、脈搏無力,甚至心臟停止跳動。由於在長長的觸手上刺細胞呈念珠狀排列,因此被蜇者的皮膚也會呈現念珠狀的鞭狀傷痕,故可依此與其他水母的蜇傷相區分。即便是可供我們食用的海蜇,也是危險的動物,一旦被蜇傷,就會導致紅腫熱痛、表皮壞死,並有全身發冷、煩躁、胸悶、傷處疼痛難忍等症狀,嚴重時可因呼吸困難、休克而危及生命。

據說,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水母是生活在澳大利亞海域的箱形水母,這種水母身上的毒素足夠毒死60個人。幸運的是,並不是所有水母的毒性都這樣強,大多數水母的毒液都不會毒死人,甚至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水母——它們根本就沒有觸手和毒液。氾濫成災的“水母大軍”水母不僅能夠“傷人”,而且還會“氾濫成災”,從而給人們帶來更大的麻煩。有一種大型水母經常出現在日本海域,其直徑達到2米,重達220千克,分佈的密度據說比正常情況高了100倍。它們不僅讓日本本州島北部的漁民怨聲載道,也開始影響我國和韓國的捕漁業。

如果人們知道2013年曾被海洋生物學家稱為是可怕的“水母年”——因為這一年水母在世界上很多海灘迅速大量繁殖,也許就會更加害怕了。至於“水母大軍”為何突然氾濫起來,目前尚不得而知。有分析認為,全球交暖與環境汙染是水母數量激增的罪魁禍首。全球變暖使海水溫度提高,導致水母大量繁殖。而暖洋流攜帶著大量水母進入了日本海。越前水母曾於1958年和1995年在日本海域大量出現。這次它們出現時,海水平均溫度比上兩次還要高。由於港口一帶經常會聚集一些工業排放物,其中如果含有氮、磷等成分,就會使該地區的海水富營養化,使浮游生物大增,這為水母提供了食物以及有利的繁殖條件。此外,港口通常會修建一些防止漲潮的堤壩及建築設施,也為水母提供了附著生長的條件。在世界各地出現暴發現象的水母種類以及暴發的規模也不盡相同,除越前水母外,還有霞水母、僧帽水母、海月水母等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海月水母,它們正在向世界各個海域“大舉入侵”。例如,在我國山東省煙台市港務局一個碼頭周圍的海面上就曾漂浮著數不清的水母,層層疊疊,綿延幾百米。這些身體透明如月的水母就是海月水母,體型約有盤子大小,直徑均在20釐米左右,在水中不斷地收縮著身體,緩慢浮動。海月水母在日本氾濫的時候,還造成過更大的災害。由於它們可以堵塞核電站的過濾裝置,致使核電站被迫關閉。在日本、美國西部、歐洲西部以及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對“入侵”的水母進行了追蹤研究,認為海月水母的暴發是一種典型的外來物種入侵事件。研究顯示,在全球各個國際性港口中,將近有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為“外來者”。海月水母可能是通過船隻被運往世界各處水域的。它們“搭便車”來到了新的棲息地點,而這通常會對當地的原生物種產生不利影響。科學家認為,僅僅依靠自然遷移,海月水母不可能散佈到全球如此之多的水域當中。基於對海洋的水流情況及海月水母游泳能力的瞭解,他們對這種水母在7000年中可能發生的運動進行了電腦模擬,而海月水母通過船隻得以散佈至世界各地是唯一一個合乎邏輯的方式。為了在航行中保持穩定,船隻通常會裝載一些海水,而許多海洋生物就是通過壓艙用的海水以及外來物種貿易(如販賣熱帶魚等),得以在世界各地來回“穿行”的。當一個外來物種到達一個適合它們棲息的新環境時,便會迅速生長、繁殖。當它們的數量到達一定程度,再加上水溫、食物等都有利的時候,它們就可能一下子湧現出來。水母暴發時需要捕食大量的浮游動物,浮游動物的減少降低了藻類的被取食壓力,從而將會引起藻類暴發和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而藻類的增加,最終可能導致赤潮出現,給漁業生產帶來災難。如果這一情況不斷出現,就會形成生物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產生不利影響。豔麗如花的珍稀水母事實上,水母在通常情況下不僅不會危害人類,而且還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許多缽水母是漁業捕撈的對象,如海蜇就是營養極為豐富的一種海產品。

有些水母可作為海流的指示生物,對探索漁場的位置有很大的幫助。水母的刺細胞、運動方式和發光能力等都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內容。由於海月水母能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得到信息,科學家們曾經模擬它們的聲波發送器官做試驗,來進行海洋風暴的預測。更為重要的是,水母也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在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水母中也有非常珍貴的瀕危物種,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就是其中之一。桃花水母多呈白色透明狀,也有的為粉紅色,是生長於溫帶淡水中的一類水母,直徑大約在0.1~2.4釐米之間。它們多在早春桃花盛開的時節出現,在水中游動時狀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因此得名。我國古代則稱它們為“桃花魚”。

早在明朝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歸州志》中就有“桃花魚”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記錄。清雍正三年(1726年)《古今圖書集成》中對桃花水母的描述更為細緻而生動:“桃花魚形如榆莢,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動則一斂一收,若人攢指收放之狀,不知避人,取貯盂中亦然。離水取視,不過如涎一撚,綿軟無復形體。”古人之所以叫它桃花魚,是因為它不僅形似桃花,豔如桃花,而且還與桃花開謝同步。其實,桃花水母並非只在桃花開時才出現,桃花謝了就沒有了,而是一年四季都存在。只是由於夏季陽光強烈,水面溫度較高,又有洪水的衝擊,而冬天水面溫度較低,又沒有它們所需要的浮游生物,所以這些時候它們就在水下和石頭縫裡覓食,只有在春暖花開時節,桃花水母才浮到水面上來。桃花水母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桃花水母共有12種,在我國分佈的就有9種,而且均為特產物種。它們的生存範圍大致在北緯30°至60°之間,尤其在我國南方的浙江、湖北、四川、河南、江蘇等地比較多見。但是,由於桃花水母生存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許多物種的前景並不樂觀。在《物種紅色名錄》中,楚雄桃花水母、杭州桃花水母、川井桃花水母和樂山桃花水母被列為近危或易危種,而短手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和秭歸桃花水母則被列為瀕危種,只有信陽桃花水母、中華桃花水母被列為無危種。這種狀況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我國的桃花水母中,以秭歸桃花水母最為有名。這不僅因為它在世上非常稀少,還因為它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和動聽的故事。相傳昭君出塞前,在父老鄉親的簇擁下,登上龍舟,端坐船頭,彈響琵琶,在哀切的琴聲中順著香溪河一路飄然而下。此時溪水兩岸的桃花彷彿情動,紛紛飄落。昭君也不禁觸景生情,潸然淚下,將一滴滴晶亮的淚珠滾落在香溪河中。頓時,香溪河中出現了無數五彩繽紛的“小魚”,它們同飄落在河水中的桃花瓣交相輝映,豔麗至極。有人撈起一條“小魚”,放在昭君的手心裡,她見“小魚”形狀猶如瓣瓣桃花,便給它起了“桃花魚”的名字。當昭君乘坐的龍舟消失在溪水盡頭時,滿山的桃花紛紛凋謝,溪水中漂亮的“小魚”也無影無蹤了。從此昭君姑娘和桃花魚的故事在當地代代傳誦。桃花水母不僅極具觀賞價值,而且富於學術意義。它是比較低等的生物,基因組較小,分析基因比較容易,是研究物種進化較好的對象,也是較好的實驗材料。研究桃花水母,對於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歷史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桃花水母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還由於三峽水庫的修建使秭歸境內原適宜桃花水母生存環境的水域水位被抬高,泥沙淤積,這些“水中大熊貓”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許多有識之士紛紛發出呼籲,希望選擇一個適當的地點還原桃花水母的生存環境,給桃花水母找到一個安全、幸福的新家。幸運的是,通過中國科學院永生生物研究所專家對桃花水母進行的持續數年的研究,發現在三峽水庫蓄水後,仍然在庫區的多個地點有桃花水母棲息,它們並沒有因為水庫蓄水而消失。鑑於桃花水母特定的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目前保護桃花水母的呼籲已引起國內學術界及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我國已開始著手研究拯救桃花水母的具體措施,努力拯救這一珍貴物種。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