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新研究利用與原子核互動,探尋暗物質蹤跡


一份新研究提出,暗物質很可能通過與原子核互動,導致釋放帶負電荷的電子,或中性的中微子。這份研究建議從這個角度探尋暗物質的蹤跡。

中微子輕易穿透任何物質,而且不斷發生變化。每秒鐘都有幾百萬億個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而不與構成人體的任何物質發生作用。

1930年物理學家泡利(Wolfgang Pauli)最早預測了中微子,那時候他打算給這種中性電荷的粒子起名「中子」,可是信息發布不夠及時,這個名字被後來發現的、我們現在叫做「中子」的粒子占用了。於是泡利決定用「中微子」這個名字,這在義大利語中是「微小的電中性粒子」的意思。1956年第一次在實驗中發現中微子。

「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曾經是熱門的暗物質候選粒子,在長期尋找沒有結果後,科學家不得不嘗試尋找其它可能的粒子。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這項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L)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建議從暗物質與原子核互動的角度探索。

科學家提出另一種假設是惰性中微子,但是尋找這種粒子的證據將比尋找一般的中微子更難。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研究人員寄希望位於南達科他州一個舊礦里的大型地下液態氙探測器——勒克斯-澤普林(LZ)實驗,這個儀器內盛有10噸的液態氙。

研究者稱,探測暗物質襲擊原子核內質子或中子所發出的信號,將比直接探測暗物質容易。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與其它研究組合作,分析其它氙探測器已經收集到的數據。伯克利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德羅(Jeff Dror)說:「數據已經在那裡了,現在是分析的問題。」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