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關羽「大意失荊州」?竹簡出土大逆轉 曝不堪真相


劉備失荊州的主因,可能是不得民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被後世封為「武聖」的關羽,是劉備的左右手,也是赫赫有名的武將,他在鎮守荊州時因出兵攻打曹操,被孫權趁機奪走荊州,然而當時荊州在劉備的治理下,武裝軍備並不弱,直至一個竹簡的出土,才知道其荊州失守的主因,可能在於民心盡失。

根據《搜狐網》報導,劉備派關羽鎮守荊州,然而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被孫權趁機襲擊,導致荊州淪陷,得知後方失守的關羽只得敗走麥城,最後在路上被馬忠所射殺,也就有了大意失荊州的成語傳於後世。

但關羽在鎮守荊州時,除了大肆練兵,加強武裝軍備,沿途還設置了不少防禦設施,更建立了烽火台,以求第一時間能知道敵軍情況,為什麼做了這麼多還是失了荊州?1996年湖南出土的一束竹簡的問世給了解答。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當時一間商家在挖地整修時挖到了一束竹簡,打開後寫滿古文,長沙文物局便親赴現場,經過多日挖掘,發現了更多竹簡,研究後發現裡面記錄的是東漢末年時,荊州內發生的歷史大事和經濟情況。

竹簡上記載,關羽曾在荊州招募一萬人來訓練備戰,但這些人最後集體叛逃,此外,也記載了關羽曾將荊州百姓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的百姓之間沒有往來,分析此舉增加了內部矛盾,最底層的老百姓對關羽的治理根本不買帳。這也成了東吳軍隊在偷襲荊州後,各郡縣沒有抵抗、直接投降的原因。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