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筷子不能用來吃飯?專家揭真正用途 怎麼擺也有講究


華人用餐時,大部分都會使用筷子,但其實筷子在發明初始,並不是用來吃飯的,而是用來夾取湯食中的菜和肉,大陸歷史教授指出,在《周禮》中對筷子的使用方式有非常嚴格的規定,除了功能以外,連擺放的位置都有講究,必須橫放於桌面,直到宋代以後才轉變為直放。

筷子和湯匙的歷史非常悠久,從史前時期就挖掘過這2種餐具的遺存,但數量較稀少,事實上一開始餐具是「3種一組」,包含湯匙、筷子和叉子,但後來發現叉子的作用不大,於是逐漸在餐桌上消失,形成現在華人經常使用的「2種一組」餐具。

湯匙和筷子是在同個時期被發明出來的,主要和農耕文化相關,古人拿到食材後會做成2類食物,分別為乾食和羹食,但不管哪種,剛出爐的總是特別燙,必須使用工具才能享用,乾食又稱「粒食」通常以湯匙食用,筷子則是用來夾羹食內的菜、肉等物,起初是用2枝樹枝做成,後來才逐漸演變成筷子,又稱作「箸」。

古代對於筷子的使用方式相當嚴格,根據《周禮》規定,筷子是不能用來吃飯的,而是專門用來夾羹食當中的菜和肉,且擺放的位置也有講究,必須是橫著放置在桌面上,直到宋代以後才轉變成直放。馮小波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和官員唐肅用餐時,唐肅採取《周禮》規定,橫著將筷子放置在碗上,以示對朱元璋的尊重,但此舉反而激怒朱元璋,把唐肅直接發配到濠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