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鳥是知名的「鳥中騙子」,牠們不築巢也不養育,而是把蛋下在別種鳥類的巢裡,由其他鳥類幫牠們育子,這種現象稱為「巢寄生」。然而「天道循環」,這麼自私的生存方式終於踢到鐵板,科學家發現,叉尾卷尾(Fork-tailed common)能夠分辨哪些是自己的蛋,哪些是騙子鳥的蛋,然後挑出來丟掉。
與其他杜鵑鳥相同,非洲杜鵑(African cuckoos)也是一種騙子鳥,而且牠們會選擇蛋的外觀相似的鳥類,在牠們的巢裡下蛋,以免被發現。
不過,同樣生活在非洲的叉尾卷尾(也稱普通卷尾)可不會上當,科學家表示,牠們已發展出一套辨認自己孩子的辦法,就是蛋上的斑點,這些班點只有自己認的出來,即使非洲杜鵑也演化出類似的斑點,但是逃不過叉尾卷尾的「法眼」。因為叉尾卷尾會記得自己蛋上的斑點形式,就像一種簽名一樣,而杜鵑蛋上的那些斑點,只是一種偽劣的「贗品」。
由劍橋大學和開普敦大學的鳥類研究團隊,來到甘比亞進行為期4年的研究,第一步是測量叉尾卷尾和杜鵑蛋顏色和圖案的差異。研究小組發現,杜鵑蛋的顏色和圖案平均而言,與叉尾卷尾幾乎相同,科學家很難分辨。
叉尾卷尾的蛋與非洲杜鵑的蛋(指標處)非常相似,不過叉尾卷尾分辨的出來。(圖/劍橋大學)
研究成員之一、博士候選人勞德(Jess Lund)說:「模仿的完美程度令人難以置信。我們偶爾會在野外也會錯認兩種蛋,除非確實標記過,不然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
科學家做了一種實驗,把A家叉尾卷尾鳥蛋,換到B家叉尾卷尾的巢裡,也就是同種族鳥「生錯」巢,會如何?結果發現,養到別人家的孩子無所謂,只要都是叉尾卷尾種族就沒關係。然而,叉尾卷尾會針對性挑掉非洲杜鵑的蛋,儘管看起來很像。研究人員發現,叉尾卷尾的判斷準確率達到93.7%。
勞德認為,可能這是環境使然,非洲杜鵑可能曾經詐騙了一段時間,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叉尾卷尾自然磨練辨認自家孩子的能力。「如果父母不具備這種技能,那麼他們自己的雛鳥在孵化時,就會被杜鵑殺死,而父母將會在整個繁殖季節裡,一直在飼養一隻貪婪的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