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粒粒皆辛苦」憫農詩人竟變大貪官 死後還禍害子孫


唐詩《憫農》是許多人學生時代必背的古文之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內容表達出農民的辛苦,並希望人們能夠珍惜食物,然而寫出這首唐詩的作者,卻在後來成為了歷史有名的大貪官,不但生活揮霍無度,還無視老百姓的貧苦。

李紳並非從一開始就是貪官,事實上他自幼喪父,當官前受盡民間寒苦,而《憫農》一詩就是在剛考中進士時創作的,當時他是真心在憐憫百姓,文字自然傳遞出他的真情實感。然而李紳當上大官、錢權都掌握在手中以後,就開始走起歪路,面對百姓的態度也有了180度的大轉變。

李紳不但一餐要吃掉幾百貫錢(一千錢為一貫),他為官時的「酷虐」也相當出名,曾有個與他有同年之誼的崔巡官,因為一點小事得罪他,李紳竟將崔巡官的僕人處死,再將崔巡官捆起來痛打,如此大的官威讓老百姓都十分恐懼,紛紛舉家出逃,但李紳不以為意,輕蔑地說:「秕糠隨流者不必報來。」其中「秕糠」多用來比喻沒有價值的事物,而李紳卻拿它來比喻百姓。

除此之外,還有讓李紳死後也身敗名裂、禍及子孫的「吳湘案」。會昌五年(西元845),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李紳接到舉報,稱揚州江都縣尉吳湘犯下貪汙、強搶民女等大罪,於是他立刻將吳湘處死;但等到李紳去世一年後,才驚覺這是一起冤案,朝廷當即下令將李紳家族「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生前風光的大官、詩人,一夕之間身敗名裂。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