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類征服宇宙雄心再起,希望能找到並登陸宜居星球,在登陸火星任務之前,科學家針對人類長期停留於太空中的生理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在停留太空近1年後,人類的眼睛已開始出現負面症狀,有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
今日發表在《JAMA眼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希望了解微重力和輻射對人體構成的潛在影響,於是便透過2015至2016年進行的一年長期飛行任務中,在國際太空站待上340天的美國NASA太空人凱利(Scott Kelly)與俄羅斯太空人科爾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兩人的身體狀況加以研究。
研究團隊詳細地記錄了上述兩人飛行前與返回地球後的各項生理數據,發現在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以後,人類的眼睛將出現負面症狀,類似症狀過往被歸類在視力不良顱內壓力症候群(VIIP),如今在考量到是在太空環境下引發的症狀,改列為太空飛行相關神經性眼症候群(暫譯,spaceflight-associated neuro-ocular syndrome,SANS)。
報告顯示,這種症候群不會在僅執行短短2週飛行任務的太空人身上被發現,而是出現在長期處於太空中的人類身上,實際症狀包括如視網膜脈絡膜褶皺及視神經盤水腫等多種結構性變化,若腫脹惡化並持續更長時間,視覺功能可能受到影響。
上述兩名太空人均出現輕度視神經盤水腫,在降落地面後已恢復健康,但若發生的是脈絡膜褶皺,就有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