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寒冷的時候,就是查干湖冬捕開始的時候。查干湖冬捕是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魚方式,現如今該活動被列入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地方頻繁捕獵,很可能會導致當地生物資源匱乏。然而查干湖冬捕非但沒有導致當地魚類滅絕,反而冬捕的魚兒產量越來越高。在2018年時,一網就捕獵了42萬斤魚,其中單網出魚10萬斤以上。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魚都是哪裡來的,為什麼查干湖的魚越捕越多呢?
查干湖的魚是洗澡魚嗎?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的西北部地區,湖泊內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共有15科68種魚類在這裡生存,每年可產鮮魚6000噸,魚苗350噸,其中以胖頭魚最為出名。
在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爆紅之後,查干湖冬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但也受到了不少質疑,比如:查干湖屬於冷水湖,冷水湖的魚兒長勢較慢,為什麼當地捕撈的魚卻個個體重達到了15斤、20斤以上,因此有人懷疑查干湖的魚是洗澡魚。
但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也為了當地的魚類可持續發展,當地的冬捕活動進行時,漁網網眼由過去的1吋改為現如今的6吋,確保5年以下的幼魚可以離開漁網,只捕撈5年以上的成年魚兒,所以當地捕撈的魚體型才如此的大。
更重要的是,在其他水域中,超過10斤以上的魚非常罕見,而查干湖每年會出產大約300萬斤的大魚,而且大多數體重都超過15斤,甚至達到而30斤。這意味著即使查干湖的魚屬於“洗澡魚”,別的地方也無法提供如此多的大魚。
除此之外,魚類非常嬌嫩,如果是洗澡魚,那麼長途顛簸也會導致魚類傷亡嚴重。我們知道,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而把別的地方的魚兒放到查干湖洗澡的行為肯定會導致大量魚兒無法存活,以至於虧損嚴重,因此這種事情不會有人做。
據當地的漁民介紹說,查干湖最大湖水面積達到了307平方公里,水深4米左右,只有如此大的湖泊才能夠養育如此多、且體型如此大的魚兒們。
查干湖的魚為什麼越撈越多?
事實上,查干湖中的魚越捕越多並不是當地人們偷奸耍滑,相反是當地人刻意守護這座湖泊的結果。
在上個世紀時,查干湖泊也面臨著枯竭的風險,當地的魚把頭和漁民們甚至都無法以捕魚為生,只能依靠打工或者種植農作物為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當地政府在1976年時引松花江水流入查干湖。
引松花江入查干湖的工程完成之後,為了保護當地魚類資源,當地政府自1992年開始每年在4月份和10月份投放魚苗,並確保每尾魚苗約二兩重,這是為了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為了更好地恢復當地生態,在最初的前3年完全禁漁。自1995年之後當地才開始允許捕撈湖泊中的魚類。並且規定捕魚時必須抓大放小,而且最近幾年漁場還劃定了禁漁區,確保當地魚類資源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查干湖周圍還組織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周圍的農田在生產過程中不許使用農藥,確保水質不會受到人為破壞和汙染,為湖中的魚兒們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
在捕撈過程中,每年有捕撈總量的限制,確保不會過度捕撈,枯竭式捕魚。
在種種保護措施之下,查干湖中的魚兒才能越捕越多。再加上查干湖冬捕儀式和活動極具民族特色,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旅行,拉動了當地的旅遊業,這也使得當地人保護查干湖的意願越來越強,即使沒有政府的補貼,當地人也願意保護查干湖漁場。
總結
古人云:“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但是查干湖中的魚卻不一樣,之所以當地的魚兒能越捕越多,一是因為查干湖湖泊面積足夠大,能夠養活大量的魚兒。二來是因為每年春秋兩季時,當地都會投放大量的魚苗,而且每尾魚苗重約二兩,使得魚苗成活率較高。
第三,當地捕魚的漁網稀疏,確保小魚不會被捕撈上岸,能留給小魚們足夠的生長空間。
再加上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才使得查干湖冬捕年年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