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好好睡一覺且進入快速動眼期的重要性:做夢能幫忙處理負面情緒


無論你起床後是否還記得剛剛做了好夢或噩夢,新研究都表明大腦會在夢境期間「分類情緒」:鞏固積極情緒並抑制消極情緒,再次突顯睡眠對心理健康重要性。

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是獨特神祕的睡眠狀態,會產生伴隨強烈情緒的夢境,但這些情緒如何及為何活化尚不清楚原因。過去已知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PFC)在清醒期間處理許多強烈情緒,卻在快速動眼期間矛盾地安靜下來,於是瑞士伯恩大學團隊想了解這種現象的潛在機制與功能。

區分危險與安全的情緒對動物生存至關重要,以人類來說,過度負面情緒如恐懼、焦慮,都可能進一步導致嚴重精神疾病,但「睡一覺」總有機會好轉。伯恩大學神經科學家 Antoine Adamantidis 團隊發現,REM 睡眠期間能幫助加強積極情緒,同時削弱高度消極或創傷性壓力症候群情緒。

在小鼠實驗,研究人員讓小鼠分別接收安全的聽覺刺激與危險(厭惡)的聽覺刺激,接著在睡眠─覺醒週期記錄小鼠大腦神經元活動,繪製細胞不同區域以及 REM 期間情緒記憶如何轉變。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研究結果發現,當神經元樹突活化時,細胞體(soma)卻保持沈默,代表兩者明明都是神經元的一部分結構,卻在 REM 期間明顯「脫鉤」:細胞體完全睡著、樹突完全清醒。這種脫鉤行為有重要意義,因樹突強烈活動時能處理危險與安全相關情緒,細胞體抑制則完全阻斷電路輸出,也就是說,這段期間大腦正在分類處理安全與危險情緒,但阻止對情緒產生過度反應,尤其是不好的情緒。

團隊表示,細胞體完全睡著但樹突完全清醒的共存機制,有利生物體維持精神穩定並生存下去,如果人類神經元缺乏這種機制並產生過度恐懼反應,便可能引起焦慮症。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這項睡眠處理情緒的發現也為治療創傷性壓力症候群(PTSD)帶來新治療方向,並說明發病早期為何特別依賴睡眠。其他急性/慢性心理障礙可能也與此有關,比如壓力、焦慮、抑鬱、恐慌、快感缺失(即無法感受快樂)等。

新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