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帝王為了擴張版圖,不惜發動戰爭、掠取資源,不少以古代戰爭為題材的電視劇或是電影中,也經常看到將領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就奮起攻破城池的壯觀場面,或者是戰士們聽到震耳欲聾的戰鼓聲後進攻的場景。但外界不免好奇,為何古人打仗要擊鼓,難道只是為了壯大聲勢嗎?背後原因很簡單!
古代戰爭之所以要擊戰鼓,背後有其特殊用意,一般而言,「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受限於古代軍隊通訊水準低落,因此戰場上的戰術指揮主要靠旗幟和聲音,而牛皮大鼓的聲音整齊沈重、傳播距離遠,所以被視為衝鋒陷陣的信號,將士們一聽到鼓聲響起,就知道要向前進攻。古代軍規更嚴令,「聞鼓不進者斬」。
除了傳達軍令之外,戰鼓聲音厚重,非常有氣勢,更可以起到激勵全場士氣的作用,尤其是戰場上,士兵們在震耳欲聾的戰鼓聲的催促下,就會瘋狂的奮勇砍殺,每一次擊鼓都會造成無數死傷。
至於鉦聲就是我們說的「鳴金」,鉦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製成,顏色似金,被敲擊後所發出的聲音非常清脆響亮,也因為頻率越高的聲波,波長越短,傳輸的距離越長,所以當戰線擴大、士兵們分散的比較遠時,鉦聲遠距離傳播的優勢就得以發揮,一旦敲響,跑得再遠的士兵也能聽得一清二楚,迅速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