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還是酸奶,蔬菜還是薯片?我們每天都在決定要吃什麼,但這些選擇可能並不完全來自我們自己的「口味」。美國匹茲堡大學對老鼠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表明,動物腸道中的微生物會影響它們的飲食選擇,從而產生對不同食物的渴望的物質。換句話說,腸道微生物組成不同的動物會選擇不同種類的飲食。
為了驗證微生物是否會影響我們偏愛飲食的假設,研究人員給30隻缺乏腸道微生物的老鼠提供了一種來自三種野生齧齒動物的微生物混合物,它們的天然飲食非常不同。
研究發現,每組老鼠都選擇了富含不同營養成分的食物,這表明它們的微生物群改變了它們偏好的飲食。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雖然微生物群影響人的行為的想法聽起來可能有些牽強,但對科學家來說,這並不令人驚訝。人的腸道和大腦處於不斷的對話中,某些分子充當了「中間人」。這些消化的副產物表明我們已經吃了足夠的食物,或者我們還需要某些營養物質。但腸道中的微生物可以產生一些相同的分子,可能會劫持這條通信線路,改變信息的含義,從而使自己受益。
例如,有的人在吃完火雞大餐後往往需要打個盹。這是因為色氨酸這樣的信使在其中發揮作用。色氨酸是一種必需胺基酸,在火雞中很常見,但也是由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當它進入大腦時,它會轉化為血清素,這是飽腹感的一個重要信號。最終,它會轉化為褪黑素,於是人就會感到睏倦。
研究還表明,具有不同微生物群的小鼠的血液中的色氨酸水平不同,甚至在它們選擇不同的飲食之前,那些血液中色氨酸分子含量較多的小鼠的腸道中也有更多能夠產生色氨酸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