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銀河系最大結構:神秘氫絲跨度25.75萬億公里


目前,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55000光年處發現一個氫絲結構,證實這是迄今在銀河系發現的最大結構。

該超大氫絲結構被命名為「馬吉(Maggie)」,長度達到3900光年(1光年相當於9.44萬公里),寬度130光年,形成於130億年前,在宇宙中跨度25.75萬億公里。由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MPIA)的天文學家帶領的一支國際小組通過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對該結構進行深入勘測分析。

2021年天文學家發現了該結構的首個線索,並將其命名為「馬吉」,「馬吉」是在早期勘測數據評估中發現的,但只有當前的研究證實了它是一個連貫的宇宙結構。

宇宙中的氫元素最早形成於大爆炸後38萬年,銀河系中的氫元素形成於大約10億年前,該元素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然而,探測發現氫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目前發現的氫絲結構令科學家激動不已。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該絲狀結構的位置促成了這一發現,現在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如何出現在這裡,但這個絲狀結構在銀盤下方延伸了大約1600光年,從我們的勘測角度來看,來自該氫絲結構的輻射波長為20.32厘米,在宇宙背景下能清晰可見。

在對「馬吉」結構進行更深入分析後,研究小組發現氫會沿著該結構的某些點聚集,這很可能是氫聚集和凝結成更大結構的區域。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同時,研究人員猜測稱,在這些環境中原子氣體逐漸轉變成分子形式,「馬吉」絲狀結構在東部方向呈現中心狀特徵,較小比例的絲狀結構呈現聚集趨勢,絲狀結構尾部朝向西方,且逐漸變得稀薄。

絲狀結構西北部分顯示與中腔部分連接在一起,可能是由較高位置區域物質補給形成的,然而大部分絲狀結構似乎與銀河系中腔部分物質斷開。依據之前發表的勘測數據,研究小組估計「馬吉」結構中8%是氫氣分子。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希望未來獲得更多的勘測數據,提供更多關於分子氣體成分的重要線索,然後進行深入分析。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