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大師費米恐怕自己都想不到,隨便問了一句“外星人在哪裡呢”,就成了一個著名的悖論。
實際上,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也在問這個問題,並且仍然在不斷地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相信,如果外星人想與我們聯繫,那麼一定會通過電磁波的手段來進行嘗試,或者通過電磁波露出一些蛛絲馬跡。因為在這個宇宙中,似乎沒有什麼能夠比電磁波更快了。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在主動向宇宙深處發射電磁波的同時,也在盡力搜尋著可疑的信號。不過,我們最近還是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在最近一次對南半球的一次搜索中,科學家們在低射電頻率下對超過1000萬顆恆星進行了搜索,仍然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人的蹤跡。
這一次的全天搜索利用了澳大利亞的Murchison寬場陣列(MWA),它觀測的是船帆座區域,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對地外文明進行的最深入也是最廣泛的一次探索,然而我們還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科學家們之所以選擇這種低頻無線電,就在於智慧生物的活動會在這個波段露出一些“馬腳”。在地球上,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低頻無線電就穿越了大氣層,被我們自己的探測器發現。1996年的時候,NASA的航天器甚至還把這些信號轉變為聲音的信號,讓我們聽到了別樣的人類活動的聲音。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些低頻無線電甚至在地球周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泡泡狀結構,將我們包圍起來。
因此,如果有外星人也發展到了和我們類似的科技水平,那麼他們很可能也會產生這樣的信號。科學家相信,如果這種信號足夠強,那麼我們在地球上也能夠檢測得到。
(圖片說明:MWA擁有著4096個偶極天線,組成了巨大的望遠鏡陣列)
而在檢測低頻射電波方面,MWA可以說是科學家手中的一把利器。來自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ICRAR)科廷大學節點的天文學家Steven Tingay介紹說:“MWA是一台與眾不同的望遠鏡,擁有著非常寬的視場,這讓我們能夠同時對數百萬顆恆星進行觀測。我們對船帆座附近的天空進行了長達17個小時的觀測,這次觀測比以往都有百倍以上的廣度和深度的提升。即使有這樣的龐大數據庫,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智慧生命可能創造科技的特徵。”
雖然船帆座在地球上看只佔了天空中非常小的部分,但是如果借助望遠鏡,我們會發現那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船帆座超新星遺蹟,那顆在1.1萬年前爆發的超新星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星雲,至今還在船帆座留下一幅極為壯觀的景象。
當然,船帆座不只有這些美景,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東西;這裡也不只有死亡恆星的遺骸,還有許多正在燃燒的恆星,它們的周圍或許就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所以,科學家們才對這裡超過1000萬顆恆星進行了低頻射電波的觀測混合研究。
如今的事實證明,在船帆座,我們檢測不到任何可能暗示著外星文明的低頻射電信號。
我們應該感到失望嗎?也未必。這也可能是因為MWA還不夠強大和精確,暫時無法發現它們。同時,這種低頻射電波本身就並不是很強,即使它傳輸得足夠遠,也會損失大量的信息。我們知道,這種電波能被探測到的強度,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而僅僅在傳播100光年之後,這些低頻射電波看起來就和其他宇宙電波看不出太大差別了。
因此,也許我們收集到的電波中就有外星文明所產生的,只是它們淹沒在了宇宙信號之中。畢竟,整個銀河系的半徑可能達到了10萬光年,很難想像一個文明要釋放出多巨大的無線電才能在傳播如此遙遠的距離後還可以被我們識別!正如Douglas Adams在《銀河系漫遊指南》中所說的一樣:“太空真的非常非常廣袤。”
在本次研究中觀測的區域內,有著超過1000萬顆超新星。這個數字已經足夠驚人,但實際上仍只是銀河系天體的一小部分。據推測,銀河系中一共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Tingay比喻說,這1000萬顆恆星放在銀河系裡,就像是整個地球海洋中的一片游泳池那麼微不足道。因此,這次研究完全不足以代表整個銀河系,我們仍然有理由寄希望於其他絕大多數恆星周圍還是有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的。
想要繼續通過這個方法尋找外星人,我們需要更加強大的觀測設備才行。好在,目前已經有這樣先進的望遠鏡正在建造,那就是位於澳大利亞的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顧名思義,這個望遠鏡陣列的面積達到了1平方公里,擁有著極高的靈敏度。憑藉著SKA的強大能力,我們將可以“觀測數十億個恆星系統,在宇宙海洋的其他世界尋找科技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也是參與SKA建設的7個主要國家之一,並且目前正在建設我國的數據處理中心。雖然SKA預計在2024年竣工,但是正式投入使用恐怕要等到2030年。到那個時候,它或許能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而SKA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和突破,都有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汗水。
此外,我們還需要作一個假設:外星文明的科技或許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甚至有可能是基於我們完全還不瞭解的理論。因此,它們所帶來的痕跡也未必就是電磁波,或許是一種還未知的現象。所以,我們還必須要嘗試更多的研究方法,或許就會發現一個和我們完全不同的外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