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是由明成祖朱棣下令興建的。(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打造出舉世聞名的紫禁城,這座皇宮凝聚了無數工匠與百姓的血汗,從珍稀的金絲楠木,到蘇州御窯專供的京磚,再到房山漢白玉,無一不是極盡講究的材料,開採、建造過程都相當危險且艱辛,為了防止建築機密外洩,在完工後還毒啞了所有參與地磚製作的工匠。
根據《搜狐網》歷史頻道分析,明成祖朱棣登基為帝後,便開始有了遷都計畫,儘管遭到多位大臣反對,依舊堅持。朱棣的考量有三,首先是地理位置特殊,過去當燕王時,朱棣的封地就在北京,他認為把首都遷到北京,能對北方蠻夷勢力起到震懾作用;其次是完成朱元璋遺願,朱元璋在位時,就曾想往北遷都,只是最後未能執行;最後是考量自己皇位經篡位得來,在南京的威信並不高,因此遷都北京是他認為的最佳選擇。
既然要遷都,就得在北京蓋一座皇宮,1406年紫禁城開始興建,1420年正式落成,期間光是準備材料就花了11年,原因在於紫禁城所用的磚瓦都相當講究,在開採和運輸上非常費時。
「入山一千 出山五百」
紫禁城所用的木材以楠木為主,還是最珍貴的金絲楠木,主要生長在蜀地的深山中,開採過程危險且艱辛,當時還流傳著「入山一千,出山五百」這樣一句話,意指1000個工人進山採木,出來時只剩500人。除了木材,石材數量也非常龐大,使用的漢白玉取自京郊的房山。
京磚鋪地 層層疊疊
地磚則是由蘇州禦窯燒製,專門供往京城的「京磚」(後來漸漸讀成金磚),這種磚顆粒細膩,燒製後非常堅硬,敲擊時會有類似金屬的清脆聲,製成一塊磚需要六道工序,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因工藝十分複雜,所以也格外昂貴。鋪設時層層疊疊,達到十五層之多,當時參與的工匠和民夫,承受著艱苦、強度極大的勞動。
完工了 卻被毒啞
最慘的是,參與修建紫禁城的工匠們,在完工後陸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許多人成了聾子、啞巴。《明成祖實錄》記載,朱棣為了自己的安全,下令毒啞所有參與修建的工匠,讓他們永遠保持沈默,不讓紫禁城建造細節洩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