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宇宙奇觀!恆星「自己炸自己兩次」 驚人畫面首度曝光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恆星「雙重爆炸」的直接視覺證據。在這張超新星殘骸SNR 0509-67.5的影像中,藍色的鈣元素呈現出兩個清晰的同心圓環,證實了恆星在死亡過程中歷經兩次爆炸,此發現可能對現有的宇宙學理論帶來挑戰。(圖取自ESO專頁)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新聞網站《Live Science》報導,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一顆恆星在死亡過程中,發生「雙重爆炸」的直接視覺證據。這個發現不僅解開了天文學的長年謎團,更可能對用以測量宇宙膨脹率的「標準燭光」理論,帶來深遠影響。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極大望遠鏡」(VLT),觀測一個名為SNR 0509-67.5的超新星殘骸。他們驚訝地發現,殘骸周圍存在兩個獨立的同心圓鈣環,這成為恆星歷經兩次爆炸最清晰的「指紋」。

這項觀測挑戰了傳統理論。一般認為,Ia型超新星是當一顆已死的白矮星,不斷從其伴星竊取物質,直到質量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後,才會發生熱核爆炸。然而,天文學家長期以來懷疑存在其他爆炸機制。

研究團隊提出的「雙重引爆」模型解釋了同心圓環的成因:白矮星首先點燃了從伴星竊取來的氦氣層,引發第一次較小的爆炸,其衝擊波再向內傳遞,進而引爆恆星核心,觸發第二次規模更大的爆炸。此發現證實,白矮星無需達到質量極限也能爆炸。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此發現對宇宙學至關重要。Ia型超新星因被認為爆炸時的亮度恆定,而被當作測量宇宙遙遠距離的「標準燭光」,用以計算備受爭議的宇宙膨脹率「哈伯常數」。若其爆炸機制與亮度並非單一,將可能影響現有測量的可靠性。

該研究已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研究第一作者達斯(Priyam Das)表示:「這項確實證據不僅有助於解開長久以來的謎團,也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揭示如此壯觀的宇宙爆炸其內部運作,令人振奮。」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