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祜雖未親征,卻憑一紙奏疏《請伐吳疏》與多年布局,成為終結三國的重要推手。圖為三國風景名勝區吳國瞭望塔。(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他原本愛好山水、淡泊名利,卻憑藉一份精心撰寫的奏疏,促成西晉一統三國的歷史轉折。這位出身顯赫、才智過人的貴公子,正是被譽為三國「終結者」的羊祜。《搜狐網》歷史專欄指出,羊祜雖未親自揮軍伐吳,卻為晉朝的統一鋪好道路,《請伐吳疏》成為千古名篇,地位直逼諸葛亮的《出師表》。
▌世家出身,龍門之臣
羊祜(ㄏㄨˋ)字叔子,出身泰山羊氏,是名門望族的九代世家,其家族與孔融、蔡文姬皆有姻親關係,姊姊更是晉景帝的皇后。他本人高大俊朗、氣質儒雅,才華出眾,深受世人敬重,雖然有顯赫背景與強大人脈,卻屢次婉拒曹魏的徵召,表明自己不願為曹氏效力。羊祜堅守儒家風骨,忠於司馬家族,並因守喪多年暫避政壇紛爭,司馬氏掌權後,他被任命為秘書監,成為輔佐晉室的重要謀臣。
▌精心布局,伐吳之計
西元269年晉滅蜀後,將統一目標轉向東吳,羊祜被任命鎮守荊州。他深知吳國易守難攻,便先從民心與基礎建設著手。重建城鎮、實施屯田、興辦學校,使荊州迅速復甦,百姓安居樂業。他以寬厚仁愛之政贏得當地人民支持,對照吳主孫皓的暴政,吳人漸生歸晉之心。羊祜暗中造船、儲備糧草,穩步推進戰略準備,為未來伐吳奠定堅實基礎。
▌最後的努力與未竟之志
274年,東吳丞相陸抗病逝,吳國內部動盪,羊祜察覺良機,連上《請伐吳疏》,力陳進攻時機已到。無奈晉內派系鬥爭激烈,以賈充為首者擔心戰功旁落,極力阻撓出兵,導致戰略延宕兩年。羊祜雖屢次進諫,終因病辭世,未見大業完成,臨終前他將統一重任交付張華,所制定的計畫最終由杜預完成,西晉成功滅吳,結束三國分裂。
羊祜雖未親征,卻憑一紙奏疏與多年布局,成為終結三國的重要推手。他的遠見與謀略,為晉朝統一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