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魏延守漢中10年無人能破 姜維卻撐不過30天 命運不同


漢中從曹操手中被劉備奪取後成為蜀漢重要防線,魏延十年固守無人能破,卻因姜維激進戰略與朝廷腐敗而迅速失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漢中原被曹操掌控,後被劉備奪取,自此成為蜀漢北方防線的戰略核心。魏延鎮守漢中十年,魏軍無法攻破;然而他死後,姜維接手,僅撐不到一個月便失守,震驚朝野。表面看來,這似乎是將領能力的差異,實則背後另有深層原因,包括姜維一意孤行的進攻策略、朝廷缺乏有效的制衡力量,以及蜀漢後期朝政腐敗、人事混亂,才讓漢中一夜失守。

根據《搜狐網》報導,漢中原是張魯據地,後被曹操奪取。劉備在攻下益州後,與曹操於漢中正面交鋒。隨著夏侯淵被擊殺,曹軍潰敗,漢中於是落入蜀漢手中。戰後,漢中太守一職本應由資深猛將張飛擔任,但劉備卻力排眾議,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引發朝野震驚。

《三國志》記載,面對劉備委以重任,魏延自信表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意即不管曹操派多少人馬,魏延都能擋下甚至殲滅敵軍,要劉備放心將漢中交給他。這番話雖然帶著傲氣,但從魏延固守漢中十年的戰績來看,並非空口說白話。甚至在魏延死後,王平沿用其「錯守諸圍」戰略,在各險關設防,成功擊退曹爽十萬大軍,再度驗證魏延的戰略眼光。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然而時間來到蜀漢末年,局勢劇變。姜維接掌漢中後,捨棄魏延的策略,改採「斂兵聚谷」,撤守邊關,集中兵力固守平原要塞,試圖誘敵深入後再伺機圍剿。這個策略雖然看似可行,但風險極高,一旦敵軍突進,缺乏層層阻擊,極易失守。

更致命的是,蜀漢朝廷內部已瀕臨失控,陽安關守將蔣舒臨陣叛變,直接打開城門迎敵;另外,成都方面本可派援,卻因宦官黃皓干政、迷信預言,拖延軍援,導致姜維計劃失敗,漢中淪陷。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姜維防守失利,並非因個人能力不足。他曾獲諸葛亮重用,多次率軍北伐,展現了非凡的勇氣與決心。但他的作戰風格較為激進,缺乏有效制衡,加上當時蜀漢政權已病入膏肓,整體局勢十分不利。相比之下,魏延雖然野心勃勃,卻一直受諸葛亮壓制,反而穩住了大局。

總結來說,魏延能堅守漢中十年,主要是因為當時蜀漢政治清明,軍事策略保守且有節制;而姜維失守漢中,則是激進策略與體制敗壞雙重影響的結果。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