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陵墓暗藏多種陷阱。(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西元前247年,剛即位的秦始皇,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陵墓內有許多宮殿,還有不少陪葬坑,規模令人瞠目結舌。其地宮布滿了陷阱,除了自動弩機和翻板、流沙陷阱,最獨特的要屬水銀,空氣中瀰漫著致命的水銀蒸氣,且沒有任何明顯的出口,進入者都會迷失其中,最終死於機關、陷阱或水銀的毒害。
根據《搜狐網》報導,秦始皇在建造陵墓時,不僅考慮自己死後的安葬問題,還要確保陵墓能夠代表他無可挑戰的地位,象徵他的權威。秦始皇陵墓是一項融合工程技術、建築藝術與軍事防禦的複雜工程。墓室深藏地下,四周被錯綜複雜的迷宮結構嚴密包圍,墓葬外圍還有多層防護設施,包括大規模的坑道與障礙物,其所設置的防盜措施,能防止盜墓者侵擾。
秦始皇陵的地宮並非簡單的墓室,而是布滿「防禦機制」,史料記載,自動弩機和翻板陷阱便是最著名的兩種武器。當這些機關被觸動,就會立即發射弩箭或發動陷阱,致入侵者受到致命傷害。這些機關不僅展現了當時工藝的高水平,也體現了秦始皇對陵墓安全的重視程度。此外,陵墓內也佈置了流沙陷阱,讓入侵者幾乎沒有逃脫的機會。
陵墓裡最獨特的設計,是地宮內大量使用了水銀,地宮內的地面與空氣中瀰漫著致命的水銀蒸氣,任何人長時間進入都會中毒身亡。地宮沒有任何明顯的出口,也沒有直接通往墓室的道路,這樣「無出口」的設計,形成了完美的封閉系統,所有進入者都注定會迷失其中,最終死於機關、陷阱或水銀的毒害。
儘管現代科技取得了飛躍性的進展,但秦始皇陵依舊維持神秘面紗。考古學家僅能探測到陵墓的外圍結構,但卻無法找到真正通往墓室的入口。即使雷達波可以穿透地下,揭示出地下的一些佈局,真正的「地宮」卻始終未曾現身,古代工程師與工匠的智慧與遠見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