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尼姑行為不檢,拐騙、榨乾年輕學子,氣得朝廷下令將尼姑依照豬肉價格,秤斤賣給老光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佛門自古以來都是清淨之地,不過明朝卻因宗教管理鬆散,導致寺院成為荒淫亂象的溫床,屢傳尼姑行為不檢、與少年學子私通,引發輿論譁然。明神宗為了遏止歪風,甚至下令將尼姑依照「豬肉價格」秤斤販售給貧困的老光棍,此舉雖然一度引發爭議,但也有效終結長期以來的寺廟亂象。
根據《搜狐網》報導,佛教起源於西元前5世紀的印度,秦朝時就已傳入中原,並逐漸發展壯大。理論上,佛門應該是清淨修行之地,僧人尼姑也應該遵守嚴格戒律,過著禁慾生活,但實際上,各朝代都有僧尼行為不檢的情況,其中以明朝最為嚴重。
明朝初期,因為連年戰亂,民生困苦,不少女子為了逃避現實,或因守寡、無子無靠,又或被騙入寺,選擇削髮為尼。一時之間,全國尼姑人數激增,甚至有「僧尼幾半天下」的誇張說法。許多尼姑行為放蕩、不守戒律,甚至引誘少年入寺,多次侵犯導致重度虛弱,否則不讓對方離開。
永樂年間就曾發生一名少年入寺後遭多名尼姑強留,最後虛弱至死,遺體還被埋在寺內,數月後才被揭發。天順年間,也有舉人進京趕考,借住寺院後被軟禁數月,出來時已瘦得不成人形。為了整頓佛門亂象,朱元璋曾下令,禁止40歲以下女子出家,建文年間更將年齡門檻提高到59歲,但這些規定並未真正遏止問題。
萬曆年間,明神宗派大臣周儒教巡視江南時,又遇到假尼姑的荒淫事件,但地方官員卻束手無策,他憤而下令「羅致諸尼,不笞(ㄔ)不逐,但以衡量準其肥脊,每斤依照豬肉價賣給鰥夫」,也就是不打不罰,但把這些尼姑論斤秤重,依照豬肉價格賣給喪妻的男子或是老光棍。這個荒唐但具懲戒意味的處理方式,立刻引起轟動,不僅明神宗大表贊同,百姓也拍手叫好,許多假尼姑嚇得紛紛還俗,佛門風氣才漸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