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核心已經分為液態外核與固態內核,但實際上固態內核似乎可再細分,或者說,內核是固體與液體物質的大雜燴,整個地球內核組成結構並不均勻。
地球內核直徑約 2,442 公里,佔地球總體積不到 1%,但它的存在對地球磁場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磁場,地球會成為一個截然不同的星球。
地球內核如何隨時間推移形成、生長、演化仍是個謎,1936 年,地震波數據初步提供地球內核為固態的證據,挑戰人們普遍認為整個地核都是液態的觀點。此後還有研究顯示,內核轉速可能比地球其他結構還快,有如地球內自成一體的球體。
最近,根據地震波從地球深處反射回地球表面微弱迴聲之新研究結果,地震學家發現內核比以前想像的更加多變,它並非單調實心鐵球,而可能夾雜液態鐵。
內核在地球歷史早期增長得非常快,達到平衡後開始減緩速度,但並非所有鐵都順利凝固成固體,因此可能有些液態鐵還被困在實心內核裡面。
康乃爾大學團隊表示,我們首次證實內核不均勻性無處不在,強調內核由不同質地拼湊而成。了解這些事情並繼續監測,也可能有助於我們計算地球內核下次逆轉時間。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