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清朝官員不可亂自稱「奴才」 地位竟比臣還高


常看清宮劇的人就會發現,跟在皇帝身邊的太監總喜歡自稱「奴才」,事實上不少清代官員都常常自稱「奴才」,不只在官方文件、奏章上可以看見,也經常使用於官員覲見皇帝的時候,但「奴才」明明是個貶義詞,為何清朝官員要這樣稱呼自己呢?

從魏晉時期開始,「奴才」一詞就經常以賤稱、卑稱或辱罵他人之意,出現在歷史記載之中,但同時對於北方民族而言,「奴才」和「臣」其實是相同的意思,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滿清入關以前,「奴才」一詞早已出現在官方文獻中,《清稗類鈔‧稱謂類》記載:「當未入關以前,滿洲曾貢獻於高麗,其表文,自稱後金國奴才。可見奴才二字之來歷,實為對於上國所通用,其後逐相沿成習耳」,由此可見自稱「奴才」為滿清舊俗,並不認為這麼做有辱國體。

然而滿清入關後很長一段時間,並未對奏章中要自稱「奴才」還是「臣」做出規範,於是一部分旗人仍沿用舊習,自稱為「奴才」,但也有一部分人改稱自己為「臣」,一直到雍正才下令統一稱謂,「凡奏章內稱臣、稱奴才,俱是臣下之詞,不宜兩樣書寫,嗣後著一概書寫臣字」,但這項規定沒有強制執行,因此奏章中2種稱謂都依舊存在。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最後在乾隆23年,才正式對官員們的稱謂進行規範,並要求公事與私事必須分開處理,「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著傳諭:嗣後頒行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仍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除此之外,滿州旗下官員,無論官職大小,在覲見皇帝、皇后以及一般奏摺中都應使用「奴才」,漢族官員則必須使用「臣」。

事實上「奴才」這個稱呼反映出旗人和皇室之間的親近關係,其中八旗漢軍雖然地位和待遇都低於滿、蒙旗人,但仍被視作滿州人員,因此也可以使用「奴才」一詞;另外在清制中,武官也都必須自稱「奴才」,若是隨意稱臣還會遭到皇帝訓斥。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