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是古代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而狀元就是最高榮譽,讓天下讀書人望眼欲穿,不過相比狀元,許多人更渴望「探花」的名號,只因為在殿試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唯有才能出眾又長得好看的人才能被評為探花。
探花是古代科舉考試中,對於位列第三的進士稱謂,與第一名的狀元、第二名的榜眼,合稱「三鼎甲」。事實上,「探花」一詞早在唐朝科舉時代便已出現,不過當時探花與考試排名無關,而是在公布皇榜的慶典上,從考中的進士當中挑選兩位長相英俊的人作為「探花使」,其主要工作就是在宴會開始之前,採摘最好看的鮮花以獻給狀元。
直到宋朝,探花才被指定為科舉考試的第三名,但由於受到前朝習慣影響,皇帝評定探花之時,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根據進士的容貌來選擇,通常相貌不錯的進士才能夠成為探花。
也正因為如此,得了探花不僅代表著自身的能力得到認可,顏值方面也深受肯定;更重要的是,這樣年輕有為且英俊瀟灑的探花,在朝中勢必很受歡迎,許多位高權重的臣子若想嫁女兒,探花就是最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