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死刑犯為何都要秋後問斬?背後藏玄機


經常看古裝劇就會發現,對於一些犯下重大罪刑的犯人,判官在審判完後,都會說一句「押入大牢,秋後問斬」,但為何一定要等到秋天以後,而不是在當下立刻行刑呢?事實上,一切都出自於古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認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背天意,否則就可能招致災厄。

古人對自然界的許多現象都充滿敬畏,認為瘟疫、洪災、大旱等現象,都是上天對人類施下的懲罰,而「行刑殺人」被視作惡行,所以自然需要找個適當的時機來做這件事。

有關秋冬行刑的記載,最早可見於春秋時期的著作《左傳》,「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從自然法則來看,人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而春夏是萬物繁育生長的季節,因此不能做違背自然的事情。

西漢中期,儒學大師董仲舒繼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總結出「天人感應」的學說,認為應該「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如果違背天意,就會招致災禍,於是「秋冬行刑」逐漸被載入律令中,進而制度化。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漢代法律規定,刑殺只在秋冬進行,立春後不能行刑;唐、宋律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類似於農奴)、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犯均不得在春季處決;清代也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需在秋季處決。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