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掀起室溫超導材料話題、隨後被《自然》期刊撤掉論文的羅徹斯特大學團隊捲土重來,他們再次向期刊投稿論文,這次提出另一種由氫、氮氣體與鎦金素混合製成的新型室溫超導材料。
電流通過電線會遇到阻力、導致能量以熱量形式損失,不過一世紀前,物理學家發現稱為超導體的材料,電阻在超低溫環境消失。為了實際應用,科學家一直尋找能在室溫發揮零電阻作用的超導體。
超導體研究工作方面有爭議的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 Ranga Dias 團隊,最近發表新論文提出由鎦(lutetium)和混有少量氮的氫組成之新型超導體,這種材料於每平方英寸 145,000 磅的壓力下(約海洋最深海溝底部壓力的 10 倍)會出現超導特性。
鎦是稀土元素中最稀有的一種金屬,團隊於實驗內將鎦壓在金剛石砧座中間,接著將含有 99% 氫氣和 1% 氮氣的氣體打入反應室,然後像燉菜一樣讓材料在高溫高壓下煮個幾天,由此產生的镥─氮─氫化合物最初呈現有光澤的藍色,但隨著壓力增加,顏色開始從藍色變成粉紅色且展現出超導性,接著變成鮮紅色的非超導金屬態。
雖然 2020 年該團隊發表在《自然》期刊的論文因其他科學家對某些數據提出質疑,導致舊論文被期刊撤回,但新論文面臨著更嚴格的審查,如果結果得到證實,將使室溫超導材料的實際應用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