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為了擴增國家版圖,不惜發動戰爭,許多戰役更是在城池內外展開對決,不過外界不解,為何守城方不在城牆外築起斜坡,且越陡越好,藉此阻擋敵人進攻?事實上背後原因很簡單。
城池是封建王朝重要的防禦建築,除此之外還有劃分領土及地域的功能,為了將防禦效果發揮到極致,周邊還需建有角樓、炮台、吊橋、護城河等設施。
雖說城牆之外修築斜坡,勢必可以增加敵方的進攻阻力,畢竟攻城軍隊除了本身要衝鋒陷陣,還要帶著器械、馬匹,上斜坡每一步都是壓力,但斜坡對於守城方而言整體弊大於利,這也是為何幾乎沒有一座城池的外牆地面被建成了陡坡。
背後原因主要有二,首先,礙於當時技術,就算將地面修成斜坡,頂多只會比平地斜一點,無法修成如同陡峭山坡的斜度;就算硬是要蓋,意味著要將整座城池「墊高」,倘若地基不牢,也容易因為地面塌陷而影響到自身城池,更遑論這項工程要花不少錢。
其次是戰爭過後,這面斜坡不利於百姓生活,民眾不僅入城困難,出城也不輕鬆,嚴重阻礙交通,對於貿易發展和經濟提升一點用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