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裝或歷史劇時會發現,古代處罰犯人喜歡大張旗鼓,例如用刑前會遊街示眾,或將人拖到最大的菜市場斬首,另外,也可以常聽到「秋後問斬」、「午時斬首」等有關用刑的規矩,其實這些不成文規定藏有玄機,最大作用就是殺雞儆猴。
古人用刑時經常「菜市口問斬」、「秋後問斬」及「午時斬首」,北京宣武門前的菜市口是出了名的斬首刑場,明清時期此為京城最大菜市場,人流非常多,選菜市口斬首犯人就是為了殺雞儆猴,起到威懾作用,犯人臨死前的慘狀會展示在百姓面前,用刑前還會將犯人的罪狀列出來,讓有心之人看到後心生畏懼。
清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逮捕六名變法派人士,分別是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與康廣仁,被稱作「戊戌六君子」,他們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至北京菜市口法場問斬,據說,慈禧太后為了讓革命分子徹底死心,還命令劊子手使用最鈍的刀,將戊戌六君子折磨至死。
而斬首為何要等到秋後,有人認為同樣是為了殺雞儆猴,秋收前百姓忙於種地,秋收後才得以閒下來,圍觀行刑的人才會多,但主要原因是當時統治者受儒家思想影響,為了讓用刑更符合「仁」的要求,減少冤案率,因此延長案件審核及覆核時間。另外,古代斬首不一定選在午時,一般罪犯斬首時間並不固定,也有一說,午時陽氣最旺,重罪犯在此時斬首,死後的戾氣能被陽氣化解,才不會危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