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在互相羨慕,羨慕他人看來亮眼的生活、我們總是活在被制訂出來的價值觀裡,要自己活得像樣、我們總是努力向著被稱讚的方向前進,卻沒有發現「其實我們誰也不是誰的人生複製品」。讓寫實系心理勵志散文作家達達令陪你走在長大的路上,即使普通,即使平凡,這個自己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更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厲害,而是為了,喜歡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想做的,活自己想活的,希望藉由達達令的療癒文字力量,安慰每個正在受挫與找不到方向的心靈!
如果生活太過於平淡,該如何用不需要那麼痛苦的忍耐方式去適應,並且改善這種狀態?
我不說道理,就說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耳語的創辦人蘋果姐姐,有一天中午我到她的公司跟她見面聊天,對話到尾聲的時候,她拿出了一個筆記本說希望我在上面寫幾句話,然後簽名,這個很像是我們以前畢業時寫的那種紀念冊的形式。
我問她這個想法的由來,她說她發現身邊很多跟自己見面的朋友都是從網路上認識的陌生人,這種連結一方面讓她感到神奇,另一方面她也知道這些人並不是很強的朋友關係,也不能保證未來的下一次遇見是在什麼時候,所以她打算每一次見面後,都會在這一頁紙上寫下自己此刻此景的感受,也留下跟她對話的那個人的當下感受,將來每一次看到這一頁,就會回想起這一天的故事。
我是第二個在她那個本子上留言的人,我想這幾個月以來,她的本子已經是滿滿的一本故事了吧。
第二個故事,是我的閨蜜W小姐,畢業那一年跟她一起進公司的同事中,有六個人跟她的關係非常好,她買了一個拍立得,在接下來的生活跟工作中,她跟這六個人的其中任何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出去吃飯玩耍,或者是過生日聚會,她都會拍出七張照片出來,同一地點同一場景,擺出七個不同的姿勢,把照片分給每一個夥伴收藏。
四月份的時候,我去上海看她,我跟她其中的四個朋友一起在烏鎮待了兩天,我像個電影導演一樣幫他們設計同一個地點的拍照模式,最後她們滿心歡喜的拿著另外兩張照片,小心翼翼的收起來,嘴裡念著「明天回去就可以給那另外兩個傢伙啦!這樣她們也能感覺到好像跟我們一起有了這場旅行呢!」
我開始明白W小姐為什麼說自己喜歡在這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每天加班到半夜吐血,
週末也沒有休息日,而她卻能夠扛得住這份壓力,因為她像個記錄者一樣,經營著她和這六個同事朋友的關係,而她最大的收穫,是她得到了一份叫做歸屬感的東西。
她的這個小舉動,像極了美劇《六人行》帶給我的感動。兩個故事說完了,一個本子,一個拍立得,從一件小事情做起,沒有多大的投入成本,卻成為了我最喜歡的那種,很有意思很會生活的人。
這兩個不起眼的故事告訴我的是,尋找屬於自己的標籤有時候並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你可以習慣平凡,可是你並不平淡,而且你要學會區分這兩者的區別,同樣一個暑假一個年假,你無所事事的時候,說不定別人正在默默強大,這種內化的東西,有時候短暫的時間裡是看不到顯著成果的。
就好比我們看書、健身、向不同的人學習,我們不可能馬上就變成很有學識、身材很好、很厲害的人,但是你要明白,浸淫這個詞彙是極其強大的,也是這樣一種無聲的滋潤,會讓你在書海中獲得平靜,你會讓自己學會保持由內而外的精神狀態,更能透過跟別人的交流對比來沉澱你的謙卑之心。
之前有女生告訴我,每當生活有重大的挫折的時候,自己會像一個戰士一樣一鼓作氣,然後會極其理性的整理自己遭遇的各項困難,這種狀態就是越挫越勇,可是一旦問題解決了,她覺得自己又變回一頭退化的動物,大腦一片空白,因為無所事事,所以覺得生活平淡到自己就像一頭豬一樣的遲鈍與坐等吃喝。
我不想用「比起很多人你已經很幸福了」這個說法來安慰她,我想告訴她的是,明白生活總有猝不及防,這樣你反而更願意享受短暫的平靜。
生活不是一頭猛獸,它不會時時刻刻把你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你也沒有必要因為生活的平淡而鄙視自己的無所作為,但是你也不能把這種麻木當成生活本身,然後行屍走肉的來來往往,彷彿一隻腳已經踏進棺材,而剩下另一隻腳,也好不到哪裡去。
生活總是有起有落,更多時候就是細水長流,有些天災人禍是我們沒有辦法對抗的,但是很多猝不及防的糟糕,卻真的是我們在平靜的時候沒有好好的處理這一切,以至於困難發生了,又開始新的一輪埋怨生活,如此惡性循環。
我們要做的,不過就是讓自己在這看似平淡的無聊日子中,尋找一點驚喜,尋找一份有趣,也讓我們在這一場安分的人生裡,把自己磨練成一個不那麼安分的靈魂,這個靈魂並沒有打擾別人,我們只是需要它的出現、存在,以及保持,讓我們在無數個夜裡能無愧於自己,然後默默變成一個很厲害的普通人,就這麼簡單。
時報文化出版
書名:《我們生來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作者:達達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