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名人隱士,過著令人稱羨的幽靜生活,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就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然而古代所有人都能隨心所欲,想隱居就能隱居嗎?其實現實並沒有那麼美好,陶淵明本身家世背景好,也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自然能不被亂世影響,過上他所嚮往的田園生活。
古代並不是誰都能隱居山林,當個不問世事的隱士,陶淵明雖然有許多值得後人學習的精神與文學造詣,但隱居生活其實不像他詩作中描寫的那樣美好。陶淵明出身於仕宦之家,曾祖父陶侃是東晉名臣,外祖父孟嘉出身南方士族,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父親陶逸是安城太守,雖然以上部分資訊仍有爭議,但陶淵明很顯然就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
儘管陶淵明曾家道中落,他的經濟狀況如何不得而知,但從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童僕歡迎,稚子候門」可知,他擁有的田產地段應該不錯,家中還有童僕幫忙打理。此外,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想要安穩地種田又不被壓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當時正處於東晉末年、南北朝亂世,許多百姓流離失所還吃不飽,別說田園生活,想好好活下去都很困難,年輕男子一出門就可能被拉去當兵打仗。
普通人無法在亂世中完成隱居夢想,那在和平年代有可能嗎?事實上在歷代封建王朝中,老百姓都是不能隨便離開老家的,想出遠門還得和官衙報備,比如宋朝,想離家得交稅,且每經過一個關口就要交一次;明朝的監管則更嚴格,朝廷規定,「凡軍民人等來往,但出百里者,即驗文引。」文引指的是路引,也就是官府同意出門的許可證,如果沒有隨身攜帶路引,就會被當成可疑份子押送官府,通常政府也會鼓勵大家舉報那些沒有路引的人,一般老百姓想要隱居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