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以光速旅行,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另一顆恆星也需要大約四年的時間。更不要說,人類要什麼時候才能造出可以達到光速運動的、足夠安全的太空船。
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辦法——搭乘一類在宇宙空間內自由飄蕩的游離行星,旅行到目標恆星系再定居下來。
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國休斯頓社區學院(Houston Community College)教授伊琳娜·羅曼諾夫斯卡婭(Irina Romanovskaya)說:「我猜想一些外星文明已經這樣做了,他們利用游離行星作為在星際空間內旅行的太空船,來探索外太空。」
游離行星(free-floating planet or rogue planet)是一類特殊的行星,它們不固定繞行某一顆恆星,而是在星際空間內自由移動。科學家陸續發現了不少這樣的行星。
羅曼諾夫斯卡婭說:「自由飄蕩的行星可以提供有重力的環境,足夠的空間和資源。如果地表或次地表層有海洋就更好了,不僅能提供可持續的水資源,還能提供一層防輻射的保護層。」
羅曼諾夫斯卡婭估計已經有外星文明在用這個辦法在星際間遷移,或是探索。如果搭乘的行星環境不夠宜居或是沒有足夠的光線,外星文明可能使用核聚變反應設施製造能量,把它改造成宜居的環境。
可是怎樣才能搭上這樣一顆星球呢?研究者提供了幾個設想。第一種情形是一顆游離行星正好路過地球,可是這樣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按照目前的了解,科學家認為這些游離的星球可不少。2021年一份研究發現,在銀河系內一個特定區域裡面,有70~170顆游離行星。每顆都有木星那麼大。2020年另一份研究發現,銀河系內大約一共有500億顆游離行星。
這些行星為什麼不屬於固定的恆星系統?科學家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猜測可能是因為某種天文事件,這些行星被踢出了原來所在的恆星系。
另一種情形是,科學家設想可以用技術把奧爾特雲(Oort Cloud)內的某個小行星改道,讓它靠近地球。然後選擇合適的時機搭乘上這顆星球。奧爾特雲是科學家猜測存在的一個球體雲團,在太陽系外部的星際空間內繞著太陽旋轉,裡面有很多體積很小,溫度很低的小行星。
第三種情形與第二種有些類似,這份研究提到了一顆名為塞德娜(Sedna)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以高度偏心的軌道繞著太陽運轉。它與太陽的距離從76個AU(天文單位,一個AU是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到937個AU不等,大約1萬多年才繞行太陽一周。研究者認為,如果發現類似合適的小行星,也可以找機會把它們改造成太空船,讓人類遷移到上面進行太空旅行。
這份研究發表於《國際天體生物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