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人為何愛戴帽子?不是為了美觀 背後藏特殊意義


在博物館欣賞歷史文物時,會發現畫像中的皇帝都會戴帽子,帽子對於古人到底有多重要?每一朝皇帝所戴的帽子都不同,而且古代穿衣戴帽的款式會隨社會等級和場合改變,戴帽子不只寓意成年,同時也彰顯地位與權力。

古代並沒有帽子一詞,帽飾最初被稱為「頭衣」或「元服」,在《儀禮·士冠禮》就有相關記載「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古代男性到了20歲就會舉行冠禮,指父親或家中長輩會替家族裡剛成年的男性戴上帽子,寓意長大成人,已有戴帽子的資格,能夠肩負重責大任。

此外,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儀禮》第一篇就是《士冠禮》,在南宋朱熹的《童蒙須知》也提到,孩童的禮教由冠禮、服飾開始,可見古人對於冠禮相當重視。此制度從天子到士庶都是如此,若是未行冠禮就沒有治人的資格,但帽子並非所有人都能配戴,庶民通常只能以青巾裹頭,因此被稱為「黥首」或「黎民」,所以孔子才會勉勵學生要有軒冕之志。

另外,每一朝皇帝戴的帽子名稱與款式都不同,以漢武帝的畫像為例,他戴的帽子稱作「冕」並搭配冕服,一般舉行重要儀式才會穿戴,而明朝皇帝也會穿冕服,無論登基還是祭天,明成祖畫像中的服飾就是冕服,而唐太宗則是戴「幞頭」並搭配常服,屬於休閒穿搭,整體視覺讓人感覺較輕盈,而宋太祖同樣也是戴幞頭,但已經過改良,稱做「展腳幞頭」。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由此可知,帽飾在古代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每個階級穿戴的都不同,但也有人脫離社會,不再追求功名利祿,因此選擇不戴帽子,但這類人大多是對朝廷失去信心,例如東漢的袁閎,還有唐朝李白,他就曾在詩詞中寫下「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而古人對於儀容非常重視,若是穿錯衣服或帽子,不僅僅是穿搭錯誤而已,甚至有越界的意思。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