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健康有好處,可以改善睡眠、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還能促進心理健康,減輕壓力、提振情緒,降低焦慮和憂鬱,但運動對許多人而言是有壓力的事。最新研究告訴人們不必那麼緊張,如果原本沒有活動的人,只要至少起身做一些事情,大多數對健康有益的好處都會實現。
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研究涵蓋 15 項涉及超過 19 萬人的薈萃分析,確定需要多少運動才能減少憂鬱症風險。結果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週進行相當 1.25 小時快走的成年人,患憂鬱症的風險比完全不運動的人低 18%。若提高到每週快走 2.5 小時活動量,憂鬱症風險可降低 25%。研究人員表示,完全不動的人若能增加一天運動量,就可看到明顯好處,但研究也提醒,超過建議運動量不會降低更多風險。
即使輕微運動也有好處。先前耶魯大學精神病學專家也表示,即使每週只走路三次,也比不運動更能促進人們心理健康。另外一項 2018 年研究發現,即使是做家事,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天數也減少約 10%。
運動對兒童心理健康也很重要。2020 年研究發現,即使輕度運動也有助保護兒童避免罹患憂鬱症,12 歲時每天 60 分鐘簡單運動,到 18 歲時罹患憂鬱症風險減少 10%。運動的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甚至做家務、繪畫或演奏樂器等活動也算。
慢性形式的憂鬱症包括各種心理變化,不只是悶悶不樂感,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發作時會完全喪失享受和快樂的能力,這種症狀稱為快感缺乏症。這種疾病還與認知功能受損有關,包括記憶力減退和處理速度變慢。
最近一項對 30 名參與者中等強度半小時自行車訓練的實驗發現,運動可以改善憂鬱的情緒狀態和快感缺乏的問題,認知能力也會加強,效果可能會持續超過 75 分鐘,但有可能隨著時間過去減弱,至少研究證實運動後一段時間內,憂鬱症患者可能更容易或更有效從事心理或認知要求高的任務。
憂鬱症影響全世界約 2.8 億人,還有很多患憂鬱症的人沒有確診,疫情隔離和社會疏離導致飲食失衡、缺乏身體活動和減少社交互動,直接和間接對人們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造成影響,愈來愈多人處於孤獨、焦慮、壓力狀態。研究人員表示,很難激勵有憂鬱症的人動起來,但這項研究至少可以鼓勵他們,不必做高強度運動,只要出去走走就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