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最新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將會導致腦萎縮及腦組織受損,處理情緒與記憶的區塊灰質減少,而掌管嗅覺的區域則出現損傷,大腦的萎縮程度相當老化 10 年,對輕症患者的大腦和思維能力也有損害,並已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發表研究報告。
研究團隊透過核磁共振(MRI)掃描發現,新冠確診者腦部約縮小 0.2%~2%,處理情緒與記憶的區塊灰質減少,掌管嗅覺的區域出現損傷,雖然年長者狀況較為嚴重,但輕症、無症狀患者也會發生,負責注意力和組織能力的腦部執行功能惡化。
主持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杜奧德(Gwenaëlle Douaud)表示,大腦有可塑性,意味某種程度有自我修復能力,或許隨時間推移,後遺症可能減輕,但目前並不清楚永久或暫時性影響,還需進一步調查。
這份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針對 785 名 51~81 歲受試者追蹤研究腦部,感染者 96% 是輕症,對照組是未受感染者,經過核磁共振掃描兩次大腦,兩次檢查間隔平均為 141 天,401 名受試者在兩次掃描間感染新冠肺炎。
由於研究當時英國正處於 Alpha 變異株肆虐時期,無法得悉 Delta 變異株或其他變異株是否會導致同樣的後遺症,而且研究人員並未說明接種新冠疫苗,是否會降低後遺症的風險,但英國衛生安全局上月表示,審查 15 項研究發現,相比未接種疫苗者,接種疫苗者出現後遺症的機率約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