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男人比女人更愛包包 不只裝東西 用途顛覆想像


現代人將皮包視為時尚單品,不僅用於裝東西,甚至還是穿搭配件,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加癡迷包款,但古代並非如此,包包反而是男性追捧的品項。在漢朝時期,包包是皇帝用於賞賜官員的物件,之後甚至演變成分辨位階的象徵,直到明清時間,包包才開始大眾化。

先秦時期的人開始對美有意識,因此會在身上搭配裝飾,但又不希望飾品影響到行動,便縫製類似現代的腰包「佩囊」,用於裝重要物品,出門就較方便,在《詩經·大雅·公劉》就有相關記載,「迺裹餱糧,于橐于囊。」指帶著乾糧準備出遠門,行李都裝得滿滿的,且漢代學者毛亨也曾提到「小曰橐,大曰囊」,表示包包的製作材料也都不同。

到了漢朝時期,佩囊被稱為「縢囊」,皇室還出現一款方形包「綬囊」,主要用於賞賜表現優異的官員,因此也成為身分的象徵,而包上的紋飾自然不能馬虎,最常出現的就是老虎頭,因此又稱作「虎頭鞶囊」,在《宋書·禮志五》曾記載「鞶,古制也。漢代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然則以此囊盛綬也。或盛或散,各有其時乎。」

南北朝時期,包包用獸爪做裝飾,主要也是官員使用,可從包上的繡線顏色區分官員的職位高低,例如二品以上是金縷、三品為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以下彩縷,也開啟用包包區別官階的先例,而唐朝時期,皇室為了凸顯李姓的獨特,將包上的裝飾換成鯉魚圖,由於這種包用金銀做裝飾,又稱為「金魚袋」或「銀魚袋」,主要用於存放官員的鯉魚型身分證「魚符」。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而宋朝為了讓更多人能使用包包,因此對唐代的包進行改造,推出包款「無魚袋」,規定六品以下能夠佩戴,主要不再是放魚符,而是隨身物品,元朝時期的包款出現大突破,推出兩層設計的「褡褳」,可以放在肩膀上,由於起源於民間,因此包包不再是地位的象徵,到了明清時期,包包的款式與用途越來越多元,例如放扇子的扇囊、放菸的菸袋,包包才逐漸大眾化。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