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科學家首次實現宏觀物體之間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被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是一種連愛因斯坦也不敢相信的神奇量子物理現象。處於糾纏態的一對粒子,無論是近在咫尺,還是分處宇宙的兩端,都能夠在其中一個粒子有所動作的時候,瞬間作出相應的反饋。

量子糾纏理論上僅存在於亞原子級別以下的微觀世界。但是最近,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稱,他們在兩個宏觀物體之間實現了量子糾纏。

這兩個宏觀物體是兩片鋁製的膜。每一片的面積為20×14微米,厚度為100納米,重約70皮克,包含大約1萬億個原子。以我們日常的標準來看,它們依然非常小,但是在量子力學中,它們確實已經是宏觀物體。

科學家已經不止一次地讓兩個單一粒子實現量子糾纏。但是要讓大量粒子同時發生糾纏非常困難。因為環境和宏觀物體之間存在著非常強的相互影響,精巧的量子態極易在此過程中被破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為了實現宏觀物體的量子糾纏,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能夠同步控制和測量兩片鋁膜的運動。

這兩片膜被置於一個超低溫容器內,並與一個電子迴路連接在一起。電子系統能夠對接收到的微波脈衝作出回應,進而控制膜的活動。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研究人員分三步對膜施以影響,每次產生一對同步微波脈衝。首先要使膜冷卻,然後使膜發生糾纏,最後將與這兩個膜量子態有關的信號放大並記錄下來。膜的量子態被編碼在一個反射微波場中。研究人員將反射信號和原始微波脈衝進行比較,以確定這兩片膜的位置和運動。

為了在兩片膜之間實現量子糾纏,研究人員將微波脈衝的頻率控制在兩片膜的振動頻率之間,即高於膜1並低於膜2。脈衝使膜1的晶格振動與容器光子發生糾纏,形成晶格振動-光子對。微波脈衝還會進一步冷卻膜2,使得離開容器的光子被晶格振動取代。最後剩下的,就是來自兩片膜的大量處於糾纏態的晶格振動。

要讓晶格振動對發生糾纏,微波脈衝的持續時間非常重要。研究人員發現,所需的脈衝時長最短為4微秒。而要產生強糾纏晶格振動,理想的時長是16.8微秒。膜間的關聯性量子態維持了大約一毫秒,而這在量子世界裡已經是相當長的時間了。

研究人員分析了收集到的反饋信號。通常情況下,這些信號應當是隨機的。但實際結果中的異常特徵表明,這兩片膜之間存在著糾纏。

為了加以驗證,研究人員還將實驗重複了10000次,對兩片膜位置對應關係的不同結果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在不存在糾纏的情況下,通過一片膜預測另一片膜位置的準確率只有平均值。而如果準確率偏高,就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著糾纏。

這是科學家首次實現宏觀物體的量子糾纏。高度糾纏的宏觀物體可用於建造量子網絡的節點。而此項研究中所涉及的高效測量法,在遠距離量子通訊的應用方面也有實際意義。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