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是英雄誕生的地方,帕運則是英雄匯集的地方。」2020東京奧運於8月初精彩落幕,但運動員們的榮耀時刻還未歇,因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緊接著於8月24日熱血登場!究竟「帕運」是什麼?和奧運有何不同?讓我們一起來看!
◼️「帕運」是什麼?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國際型綜合體育賽事。它是由希臘語介詞的Para(意指旁邊或並行),與奧林匹克 Olympic 的「lympic」組成,意旨與奧運同等地位的運動會,都是運動員的最高殿堂。
paralympic.org
◼️「帕運」的由來?
1944年,一名英國神經科醫師路德維希.古特曼(Sir Ludwig Guttmann)為二次大戰時的脊髓損傷軍人,進行生理、心理及社會的整體性復健治療,原想利用輔助性運動緩解長期住院者們的無聊,但發現患者們經過訓練後,在肌力、肌耐力及協調性上都有顯著進步。
因此隨時間推移,這項「復健治療」轉變成「休閒運動」,古特曼更組成一個運動競賽團體,期望身障者從運動中幫助復健以及回復自信。在1948年倫敦奧運開幕當天,他們於史托克·曼戴維爾醫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舉行了首次「輪椅運動員比賽」,也被稱為「史托克曼戴維爾運動會」,而這被認為是帕運會的起源。
教育部體育署
◼️「帕運」首屆舉辦時間?
1960年,第一屆帕運於義大利羅馬舉行,當年僅有23個國家共超過400位運動員參與這項國際賽事,與同年舉辦的奧運,共享同樣的場地設施,在那之後,帕運也和奧運一樣每4年舉行一次。時至 2016 年的巴西里約帕運,已有多達176個國家、逾4500名運動員參加。
直到1985年,國際奧委會(IOC)正式批准使用「Paralympic」作為賽事名稱。並在2000年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達成協議,取得奧運主辦權的城市,也需要選在同一個城市、奧運閉幕後一個月內舉行帕運,與同年舉辦的奧運共享場地設施。
◼️「帕運」的精神宗旨
如同帕運紀錄片所說,「奧運是英雄誕生的地方,帕運則是英雄匯集的地方。」今年帕運中華隊「視障跳遠選手」楊川輝說:「我看不見世界,但透過跳遠,我要讓臺灣被世界看見」,肢障羽球選手方振宇說:「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我找到上帝為我開的另一扇窗,並努力實踐著!」藉由帕運,世界各地的生命鬥士齊聚一堂,紀錄他們在賽場上奮鬥的身姿,也加深世界對於身心障礙者的了解。
國際帕委會(IPC)也提到:「賽道上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但看台上的生活也在發生變化。(Lives have been changed on the track but lives are also being changed in the stands.)」運動賽事除了改變場上選手的一生,更改變了觀眾席的大家,也體現2020東京奧運及帕運籌委會的宣言:「運動擁有改變世界和改變未來的力量」。
◼️「帕運」有哪些項目?
每一屆帕運的比賽項目,都會新增或修改。從最早較為普遍的輪椅運動項目,如籃球、射箭、網球及桌球等,陸續增加了田徑、羽球、橄欖球、游泳、柔道、足球、輕艇與鐵人三項。另外,還有腦性痲痺或其他嚴重肢殘的運動員,坐在輪椅上比賽的地板滾球,以及為視障人士準備的盲人門球項目等。
教育部體育署
◼️今年的「東京帕運」
本屆東京帕運,中華隊共10位選手取得參賽資格,參與了6種運動賽事包含桌球、田徑跳遠&標槍、健力、柔道、羽球以及游泳。東京帕運賽事於8月24日開始到9月5日,在愛爾達、公視、Hami Video都有轉播,讓我們一起支持中華隊,為帕運英雄喝采吧!
教育部體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