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期出土非常多青銅器,器物上都會鑄刻文字,稱作金文或鐘鼎文,而這些文字究竟有什麼意義。近日大陸博物館解說員提到,青銅器對於古文學與考古學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成為解讀歷史的關鍵,還曾出土一件鑄刻古代最早判決書的青銅器。
1955年江西餘幹縣黃金埠,出土了一件青銅甗(音同演),是古代一種烹飪食器或禮器,甗口內壁鑄刻6字銘文「應監作寶尊彜」,專家普遍認為,這件甗從紋飾形制、銘文字體來看,應該是西周初期的器物。
而製器者自稱「應監」,許多專家推測,「應」可能是地名或姓氏名,也可能是中央派往應國的監國者,此器物也說明,西周初年,周人的政治力量已擴及贛北贛中等地區,為贛江流域的文化面貌提供重要線索,而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主要用來記錄鑄造的原由、紀念或祭祀的人物。
甘肅省博物館也曾提到,商周青銅器的銘文內容最為豐富,多反映戰事、祭祀、娛樂及賞賜等,在現代也有驗證歷史的作用,最早一篇法律判決書就出自於「匜」(音同宜)上的銘文,此為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銘文共157字,內容是一位名叫「牧牛」的人與上司「供」打官司,法官「伯揚父」認為牧牛犯上,最終判牧牛需被鞭打500下及罰錢,此銘文也驗證《尚書·舜典》記載的「鞭作官刑,金作贖刑」。
另外在1969年5月,山西石樓縣義牒村農民耕地時,發現一批商代青銅器,其中一件兵器「青銅戈」鑄刻的銘文,出現「ㄇ」內有一個人的文字,表示此為關犯人或俘虜的地方,僅靠幾個字就透露出歷史訊息,可見青銅器上的銘文相當珍貴,每當青銅器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有銘文的青銅器價值都比沒鑄刻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