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炎炎夏日,大部分人都躲在冷氣房中避暑,然而古代科技並不發達,讓人不免疑惑他們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尤其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朝、共24位皇帝的皇宮,又是如何讓皇帝、大臣在舒適的環境辦公?其實全依靠當時工匠的2個小技巧,包含把牆壁製作得厚實一點,以及在牆中間填充隔熱材料。
‘
現代建築大多會在牆面塗上隔熱材料,或是在牆中填充保溫、隔熱的建材,來解決避暑防寒的問題;但古代並沒有這麼發達的技術,只能採取較為簡單的方式,像是盡量將牆壁製作得厚實一些,以減少建築內外傳熱。
而北京故宮中有許多宮殿都遵循了這一項原則,例如太和殿牆壁,厚度就達到1.45公尺,如此厚重的牆壁,不但能有效限制大殿木構架在地震、狂風等極端天氣下產生大位移,還可以有效減少建築內外的熱量交換。
除此之外,工匠們還發明了更加巧妙的降溫處理方法,也就是一種在古代建築工程中被稱為「填餡」的造牆法,牆壁兩側由磚塊堆砌而成,但在中間會填充一層碎磚、碎石,這種人工手段讓牆壁的熱傳導係數發生多次改變,能夠有效地隔絕牆壁的熱傳遞,讓建築物內部溫度穩定;而這些用來填充的「餡料」,基本上全來自於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磚石廢料,屬於重覆再利用,既節約了建築材料,同時也能達到環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