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任何有水的地方幾乎都有生命,因此科學家在搜尋地外生命時通常優先鎖定可能也存在地表液態水、且大氣成分以氧氣和氮氣為主的類地行星。但一篇新研究指出宇宙更常見、以氣氫和氦氣為主的超級地球,可能更適合生命居住。
質量高達地球 10 倍的巨大岩石行星(超級地球)在太陽系並不存在,但其他行星系統卻很常見,一般認為,如果超級地球在離母恆星較遠的距離運行,則它們能保留以輕粒子氫、氦為主的大氣層,不像地球因重力不夠導致氫、氦被更重的氧、氮粒子取代,而未知的地外生命,也可能適應這些完全不同大氣成分的環境。
儘管距離母恆星很遠,要找到質量與距離都正確、擁有夠厚大氣層(比地球厚 100 到 1000 倍)、能維持容納 80 億年以上地表液態水的超級地球並不容易,但超級地球的氫可作為溫室氣體維持熱量,而經過新的模擬計算,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距離類太陽恆星超過 2~10 天文單位的超級地球,便有機會使地表維持溫帶條件與液態水長達 50~80 億年。
更重要的是,上述條件甚至可能比地球環境更穩定、維持更久時間。
雖然超級地球表面大氣壓力可能相當於地球海底最深處,但我們知道深海也孕育了各種生物,理論上生命沒有壓力條件限制,假如存在超級地球生命,他們將透過截然不同的方式生存。
準備投入觀測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直接成像系外行星大氣、揭開化學成分,尋找大氣層下方是否有液態海洋跡象,甚至能推斷出關鍵生物特徵分子,如氯甲烷、二甲硫醚,天文學家正等著它帶來更多好消息。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