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剪頭髮被視為刑罰 唐朝女性髮型為何越梳越高


古人對頭髮非常重視,髮型不僅能用來辨別年齡,甚至還是地位的象徵。先秦時期,剪頭髮被視為一種刑罰,用來羞辱犯人,而髮型的變化也顯示一個人的身分,唐朝時女性的髮髻梳得越高,就代表地位越高,明朝時妓女還被規定只能梳一種髮型。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當時無論男女,只要成年就不會剪髮,因此周朝王族犯宮刑者,會將其長髮剪短,用以代替宮刑,直到秦朝衍生出「髡刑」,是古代中國五刑之一,就是將犯人的頭髮部分或全剃掉,屬於一種恥辱刑,根據《晉書·陳壽傳》記載「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指《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受馬謖牽連而被髡刑。

到了漢朝,髮型可以用來辨別年齡,因此出現垂髫、總角、束髮等有關髮型的詞彙,例如《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註:「總角,收髮結之。」指8歲到14歲的少年兒童;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即古代女子12歲開始戴髮釵、梳妝,男性20歲要進行成年禮「弱冠」,女性到了15歲就要舉行及笄,也表示到了適婚年齡。

唐朝時髮型不只是造型,更是女子身分與貞潔的象徵,未婚女子喜歡梳雙螺髻,久而久之就成為處女的標誌,因此當時有許多老鴇,會讓底下的妓女梳雙螺髻,用以提高價碼,而出嫁女性則改梳為同心結,象徵夫妻恩愛、永結同心,不僅如此,髮型與地位也有關係,唐朝女性的髮型梳得越高,就表示地位越高。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直到明朝,根據《明實錄》記載,「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當時朱元璋下令,妓女的髮型不能跟正常女性相同,還必須戴卍字頭巾,不僅如此,妓女的男性親屬還要戴綠頭巾,這也成為戴綠帽的由來。而清朝則是新娘結婚前要進行「開臉」,指去除臉部的汗毛、剪齊額髮和鬢角,因此髮型為齊瀏海就是已婚婦女。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