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男人女人誰更適合熬夜?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晝夜節律,也被稱為生物鐘,是一個以24小時為週期的生物體的自我調節。大部分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受到該系統的控制。然而生物體各自生物鐘的差異似乎變得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人類中男性和女性的生物鐘差異。

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女性的生物鐘似乎與男性的不同,因此女性可以更好地應對輪班工作,她們對晝夜節律的破壞更有彈性,不易受到時差的影響。女性在一天中的早些時候也往往最活躍,這與兒童的情況相似。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肖恩·安德森與教授加勒特·菲茨·傑拉爾德近期完成了這項研究,並將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現在就讓我們看看男人女人的生物鐘有什麼不同。
早起還是晚睡

喜歡早起還是喜歡晚睡,這取決於你的基因。基因會決定在一天中特定時間的睡眠傾向。而研究表明,大部分女性的基因會讓她們起得更早。在一項對超過53000人的研究發現,兒童通常是早起類型,而且不分性別。而在青春期後,男性更傾向於晚睡。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安德森說,目前,對於男女生物鐘為何不完全相同的進化原因,尚無“清晰的認識”。他解釋說:“我們認為,在女性中發現早起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從歷史上看,這可能有助於她們與也是早起的幼兒更加同步。但是這仍有待考證。”
不過一項人體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的褪黑素分泌規律和體溫變化都被設置的更快。男性的生物鐘週期比女性晚約六分鐘。2011年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約三分之二以上的女性的生物鐘能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一個週期。這種差異被認為可以解釋為什麼平均而言,大多數男人是“夜貓子”,而大多數女人是“早鳥”。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安德森與傑拉爾德發現這種差異在非靈長類脊椎動物中也存在。在一項對生活在黑暗環境的倉鼠的實驗中發現,雌性倉鼠醒著的時間較短,這表明了它們的生物鐘機制振盪得更快。在24小時的觀察週期內,它們比雄性表現出更大的行為節奏的波動。而且雌性倉鼠明顯醒的更早。這種差異會使大多數動物實驗的設計更加複雜,並使雄性和雌性之間的對比更加困難。
男女誰睡得更多?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性別間的差異可以解釋男人和女人的睡眠方式不同。女人每天似乎需要比男人多20分鐘的睡眠時間。“女性的睡眠時間比男性更長,深度睡眠時間也更長,並且比男性更能抵抗夜間干擾。”
男性午睡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兩倍。一項針對2000名英國人的調查(男女各佔1/2)發現,有13%的男人會每天小睡,而女性只有6%;有四分之一的女性說自己從未睡午覺,而這一比例在男性中只佔16%。

睡眠委員會顧問麗莎·阿迪斯表示:“ 20至30分鐘的小睡足以關閉神經系統,使整個身體恢復活力,並提高機敏性。”
“但再長一點就足以進入深度睡眠,並在醒來時感到昏昏欲睡。”安德森博士說。
男女誰更適合倒班

一些慢性干擾,包括倒班工作和反覆的長途旅行都會影響生物鐘的節奏。安德森博士說:“這些因素會影響健康,並與各種心臟代謝疾病和癌症有關。人類和動物模型的最新發現均產生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存在巨大的性別差異。”

研究人員對經常幹擾生物鐘的職業進行了跟蹤研究,例如空中乘務員。“女性似乎對生物鐘的干擾更有彈性,例如由於倒班工作或時區頻繁變化而造成的干擾。”
在一項對91105名英國人參加英國Biobank的健康項目研究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情況。面對較大幅度的對生物鐘的干擾,女性在記憶力,注意力,精力,情緒和睏倦的認知測試中表現明顯優於男性。她們即使在晚上也可以保持足夠的精力,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女性員工在值夜班時的工傷風險較小。相比較而言,男性受到睡眠剝奪的負面影響則非常大。

安德森博士認為,女性的這種對晝夜節律改變的適應能力可能與其生物學上的要求有關。“抵抗晝夜節律紊亂和改善缺少睡眠的負面影響,可能源於她們在撫養後代中的角色。這有助於她們在持續的時間內適應頻繁的夜間工作。”
安德森建議應該對這個課題進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諸如使用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來幫助跟蹤研究。此外還可以使用新的實驗室技術來瞭解荷爾蒙對人體生物鐘的影響。
重要的生物鐘

安德森博士認為將來,在生物學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這種差異或二態性,“將使我們能夠確定這種醫學干預措施(例如針對人體生物鐘的藥物治療)是否應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有所不同。”
“這觸及了生物醫學研究中的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安德森說。 “重要的是,我們僅對男性進行的實驗可能並不適合女性。”

人體生物鐘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一些疾病諸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癡呆症等都與生物鐘有關。生物鐘能夠控制激素分泌,心血管功能和新陳代謝。這個複雜的系統定義了一個人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身體表現。
而進一步研究晝夜節律及其對人的生活節奏的影響,不僅可以更合理的安排一些生活的實際要素,包括工作,旅行和睡眠等方面,而且還可以減少患病風險。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