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盤點14種,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悼念死者,非常奇怪的方式

維多利亞時代在19世紀裡持續了大部分的時間。在這個時期裡,複雜的哀悼儀式成為常態,以至於社會會羞辱那些,沒有遵循這些制度儀式的人。其中的一些儀式,比如葬禮後的用餐和用鮮花包圍死者的身體,至今仍在實行。而其他一些死亡習俗,確實有很多奇怪之處,並在該時代結束後消失。
珠寶是用死者的頭髮製作的


當提到紀念死者時,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並不害怕做一些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不尋常的方式。在維多利亞時代,紀念死者很流行,他們會剪下死者的部分頭髮,做成胸針、掛墜盒和花環。如果一個家庭因為太傷心或是其他原因,而不能自己親自製作這些東西,他們可以把頭髮送給工匠,讓他代為製作。
人們會發出華麗的葬禮請帖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就像今天一樣,維多利亞時代的報紙也刊登訃告。然而,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並沒有就此止步。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還會向親密的朋友和家人發出葬禮邀請。如果那些住在城外的親人,沒有看到報紙上的通知,通常就會這樣做。邀請函寫在固定在黑硬紙板的紙張上,裝在相同的信封裡寄出。甚至在一些時候,人們甚至請求郵政總局,為這些目的設計一種特殊的“哀悼郵票”,因為普通的郵票都是歡快的顏色。
寡婦必須守喪2到3年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對於道德正直、受人尊敬的維多利亞寡婦來說,有三個不同的悼念階段,而寡婦必須經歷這三個階段,才能繼續她的生活。第一種被稱為“深度哀悼”,要求寡婦在丈夫死後一年零一天之內,穿黑色禮服,戴面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被稱為“第二次哀悼”,持續了9到12個月。在此期間,她可以摘下面紗,但仍必須主要穿黑色。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最後一個階段,“半哀”持續了六個月。在這段期間,婦女可以穿有黑色裝飾的彩色服裝,但不能太花哨。
生者擺姿勢,與死者合影

攝影術在19世紀中期發展起來,所以在維多利亞時期,它仍然相對昂貴。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無法像現在這樣負擔得起快樂的全家福。所以,當有機會拍照時,你必須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為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創造一個持久的形象。最大限度地利用拍照機會的一個方法是,留著與已故的親人合影留念,並永遠地紀念他們。當親人去世時,家人會拿出這筆錢與死者合影留念。而這通常是他們破碎家庭的唯一一張照片。
面包店出售特殊的“哀悼”餅乾

葬禮後,會為哀悼者提供正式的午餐或晚餐。而那些不能參加葬禮的人,會得到一塊特別的葬禮餅乾。這些餅乾回合香料、奶油點心用紙包著,上面寫著悲傷的詩歌、逝者的信息、聖經經文或祈禱文,並用黑絲帶捆紮起來。而這張紙是打算作為葬禮紀念品保存。
鏡子和肖像,必須用黑布蓋起來



維多利亞時代的死亡習俗中,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習俗,就是用黑色紗布覆蓋房子裡所有的鏡子、肖像和閃閃發亮的物品(比如花瓶)。這種必要的葬禮習俗的產生有很多原因。首先,用黑色織物覆蓋所有閃亮的東西,可以有效地讓整個房子陷入哀悼氣氛,因為所有的閃亮物品——是對處於哀悼中家庭的一種侮辱。最重要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相信,死者可以出現在鏡子裡,並被困在那裡,然後召喚其他家庭成員跟隨他們進入來世。所以,把他們掩蓋起來,以防止這種可能性。
哀悼者在葬禮上,將眼淚哭進淚瓶裡

淚瓶(來自單詞lachrymose)是維多利亞時代悼念傳統中,最誇張的做法之一。顧名思義,它們實際上是一種帶有橡膠或軟木塞的小玻璃瓶,用來在葬禮上接住哀悼者的眼淚。在守靈和葬禮期間,送葬者會把瓶子舉到面前,以便接住他們的眼淚。儀式結束後,這些瓶子將被呈交給逝者的家人,以證明對逝者的思念之深。淚瓶也很有用,可以幫助一個正在哀悼的家庭,決定早上合適的時間——一旦淚瓶裡的眼淚都幹了,哀悼就可以停止了。
悼念指南手冊,是必須要有的



幸運的是,對於那些挑剔而受人尊敬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哀悼者來說,自己不必把所有的悼念規則都牢記於心——因為有專門出版的悼念手冊,可以為你概述所有的悼念規則。工業革命對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的諸多影響之一,是專門圍繞悼念習俗而產生的工業。作為這一過程的一部分,出版和分發的書籍中,包含了如何恰當地哀悼的細節。這些書包括服裝、禮儀、食物和行為等方面的章節。
鰥夫的新妻子,必須去服喪

與寡婦不同,鰥夫(即失去妻子的男人)可以在哀悼期的任何時候再婚。如果他有年幼的孩子,家裡沒有成年女性,就必須有人照顧孩子,所以他會選擇一個新妻子。在婚禮那天,鰥夫/新郎不需要穿他的喪服——即黑色的西裝和帽子。不過他必須在第二天穿上它們,而且他的新婚妻子也必須去服喪,直到慣例期結束。
死者不能頭朝下運送

無論死者是在去殯儀館的路上,還是去參加葬禮儀式的路上,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認為,如果死者頭朝下被移走,死者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召喚家人,並堅持讓其中一個親屬,追隨他的死亡。
死者被陳列在他們自己家的客廳裡

儘管在維多利亞時期有殯儀館,但它們主要還是被用做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的地方,而不是今天的的殯儀館。那裡還沒有服務設施,死者的屍體被放在一個棺材裡,然後展示在他或她家的客廳裡。朋友、鄰居和親戚會前來道別,安慰悲痛的親人,一些人還會陪伴遺體,24小時不間斷地守夜,直到下葬。
花是用來掩蓋死人的氣味的

屍體的防腐處理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但真正有效的現代防腐技術,還沒有在維多利亞時代得到完善。當時他們還在用砷作為防腐劑。因此,為了掩蓋屍體在其故居客廳中散發出來的腐爛刺鼻氣味,需要隨時在屍體周圍擺放上鮮花。當時沒有空調,所以夏天的守夜,特別需要鮮花提供的芳香。儘管鮮花仍然作為一種尊敬的象徵並與葬禮聯繫在一起,但它們不再具有維多利亞時代的雙重用途。
一具屍體不能單獨留在房子裡

維多利亞時代的習俗規定,死者在家中一直到下葬期間,必須有人一直呆在遺體旁邊。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安慰死者,幫助他們更好地過渡到來世。而這種持續守夜更實際的想法包括:讓囓齒類動物遠離屍體,在附近以防死者不是真的死亡,以及招待在任何時間到達的訪客。
孩子們必須嚴守喪禮



哀悼儀式不僅僅是成年人要遵循的。孩子們也必須穿喪服,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如果孩子年齡在12歲以下,可以穿常規服裝,但必須包括黑色(在冬季)或灰色(在春季和夏季)的臂章,和與之相配的服裝。12歲以上的兒童穿著,與成人相同的標準喪服。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