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長期校園競爭壓力削弱信任與助人精神,研究揭開人格發展代價

一項來自德國符茲堡大學的新研究指出,長期承受校園競爭壓力不僅影響學生的行為,更會改變他們的人格特質,使其變得較不願意幫助他人、對同儕的信任度下降。這項成果近期刊登於《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為教育政策與激勵制度的長遠影響提供了重要警訊。

企業常透過獎勵機制來提升員工的積極性與效率,例如以銷售冠軍獲得獎金的方式。雖然短期內確實能激發生產力,但相關研究顯示這樣的「競爭化激勵」會破壞合作氛圍。然而,若競爭壓力持續多年,會否進一步影響個體人格?這正是符茲堡大學資料科學與商業經濟學講座教授 Fabian Kosse 與國際團隊想要回答的問題。

研究團隊選擇在智利進行大規模實地實驗。智利政府推行的「PACE 計畫」為成績位列校內前 15% 的學生保證大學入學資格,並免除中央考試。這項政策對於弱勢家庭學生尤其重要,因為透過標準化考試進入大學的機會往往有限。然而,PACE 也在校園內製造了持續兩年的強烈競爭,因為成績累積而非單一考試決定誰能進入前 15%。
競爭削弱親社會性 校際合作成解方

圖比較了參加智利 PACE 計畫(紅線)和沒有參加的學生(藍線)在「利他與合作行為」(親社會性)上的差異。橫軸代表學生在校內依照 GPA(平均成績)排名的位置,越往右表示成績越好。縱軸則是他們的親社會性表現。結果顯示,在沒有競爭壓力的控制組中,成績越好,學生的合作與助人傾向反而越高;但在 PACE 計畫下,學生普遍的親社會性下降,即使成績好的學生表現也不及控制組,反映長期競爭會削弱學生的互信與助人精神。圖/《歐洲經濟協會學報》
研究涵蓋 64 所實施 PACE 的高中與 64 所對照學校,總計超過 5,000 名學生,並以隨機分派確保結果的可信度。研究人員除了分析官方教育數據,還設計調查問卷,探討校園氛圍與學生的親社會行為,例如互信、互惠與無私幫助的傾向。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結果顯示,經歷兩年高壓競爭的學生,其互助與信任顯著下降,且即使在計畫結束四年後,影響依然存在。這意味著長期競爭不僅改變當下的行為,更深刻影響人格發展。

研究團隊也提出可能的改善方案,例如改變競爭規則,將比較對象設定在地區層級,而非校內,降低同儕直接對立的壓力;或者設計跨校競賽,讓學生在校內形成合作心態,以「我們一起對抗其他學校」取代內部惡性競爭,從而培養合作與團隊精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這項研究提醒教育政策制定者,在設計激勵制度時,必須平衡學習動機與人格發展的長期影響,避免以短期成效為代價,犧牲年輕世代的社會性與互信基礎。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