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之所以為人,能直立行走、稱霸地球的關鍵奧秘,如今被哈佛大學科學家揭開。一項最新研究,透過分析人類與其他靈長類的胚胎組織,辨識出人類祖先在演化歷程中,發生於骨盆的兩大關鍵基因創新,正是這兩次「神改造」,為人類獨有的兩足步行能力奠定了基礎。
研究指出的第一項創新發生於骨盆上部的髂骨。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基因的改變使其生長板重新定向了90度,讓髂骨從其他靈長類那樣高窄扁平的形態,演化為有利於直立行走的短、寬、彎結構。這個改變為臀部肌肉提供了新的附著點,讓人們在行走時能有效維持平衡。
第二項創新則巧妙地解決了演化上的兩難。基因的另一次變革,延後了骨盆骨骼的硬化時間。此舉不僅維持了有利於行走的新形態,更關鍵的是,確保了女性擁有足夠寬闊的產道,得以順利產下腦容量不斷增大的嬰兒,為人類智慧的飛躍式發展,清除了生理上的障礙。
研究資深作者、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家卡佩里尼(Terence Capellini)強調:「若沒有這些改變,人類的行走很可能無法實現,而後續腦容量的增加也將難以想像。」兩足步行取代了四肢移動,徹底解放了雙手,使人類得以使用工具、攜帶嬰兒、創造藝術,進而開啟了璀璨的文明篇章。
研究團隊辨識出超過300個與這兩項創新相關的基因,其中2個扮演了核心角色。論文第一作者、哈佛博士後研究員塞內維拉特(Gayani Senevirathne)表示,團隊並未找到單一的「直立行走基因」,而是發現許多微小的DNA開關共同作用的結果。這項破解人類演化關鍵一步的重大研究,已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