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朱元璋殉葬遺詔太殘酷 3歲寶慶公主童言 竟神奇救母一命


明太祖朱元璋臨死前曾下令妃嬪全部殉葬,圖為他與馬皇后合葬的明孝陵一隅。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朱元璋晚年頒布極為殘酷的殉葬遺詔,46名嬪妃被列為陪葬名單,後宮陷入血色風暴。然而,一名稚女童言無忌,竟奇蹟般改寫了母親的命運,也讓這位鐵血帝王流下罕見的淚水。這段塵封的歷史,如今讀來仍令人動容。

▌殉葬遺詔背後:皇帝的晚年權力焦慮
根據《搜狐網》報導,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接連爆發胡惟庸案與藍玉案,3萬餘人被誅殺,幾乎將開國功臣一掃而空。他在病榻上曾對近臣感嘆「居此位者,如臨深淵,不敢稍有懈怠。」這份對權力流失的恐懼,最終催生出重啟活人殉葬制度的遺詔。

朱元璋的決定,不僅為防後宮干政,更意在穩固皇太孫朱允炆的即位局勢。他指定46名嬪妃殉葬,其中包括深得恩寵的李氏與曾為敵方姬妾的孫氏,後者懸樑自盡,李氏則被強灌鴆酒。據《南京太常寺志》記載,殉葬當日哭聲震天,宛如人間煉獄。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寶慶公主:一聲童言,動搖帝王心弦
在這場浩劫中,唯一的變數是年僅3歲的寶慶公主,她是朱元璋晚年最寵愛的幼女,生母張美人出身蘇州,溫婉賢淑、不爭不搶,深得皇帝敬重。

據記載,一日寶慶公主蹦跳入寢宮,見父皇臥床不起,天真地說「囡囡想騎馬馬」,朱元璋問她「你說父皇的病能好嗎?」她認真地回應「喝藥藥、睡呼呼就好了。」並輕拍父親胸口哼童謠。這一刻,帝王竟潸然淚下,喃喃低語「乖囡,父皇捨不得妳。」這場父女間的溫情互動,讓朱元璋破例將張美人從殉葬名單中剔除,並在遺詔末尾親筆寫下「張美人留,撫育寶慶公主。」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倖存背後:張美人的沈靜與清醒
張美人能倖免,不僅因女兒的天真,也因她多年來的低調行事。她每日誦《女誡》,以刺繡為樂,從不爭寵,更勸皇帝止殺。這份與權力保持距離的智慧,加上朱元璋對女兒的深愛,最終令她倖存於血雨腥風之中。據說,得知生還那日,張美人跪地痛哭,擁抱熟睡的寶慶公主喃喃道「囡囡,你救了娘親的命。」

▌幸福延續:一位公主的榮寵一生
朱元璋駕崩後,寶慶公主依舊備受皇室眷顧。建文帝朱允炆視她如親,明成祖朱棣更命皇后將她「視如己女」。永樂十一年,她嫁給俊朗的軍戶子弟趙輝,成婚當日嫁妝豐厚,甚至包括鄭和從西洋帶回的夜明珠。

她婚後與趙輝琴瑟和鳴,育有子女數人。宣德八年逝世,享年四十。明宣宗為其親撰祭文,稱她「性純善,行溫婉,雖處尊位而無驕矜」。她的墓葬於南京板橋,出土陪葬品中仍可見朱元璋與朱棣賜予的珍寶。

▌制度終結:從殉葬到人道的甦醒
朱元璋重啟的殉葬制度,在明朝延續至第六代,直到明英宗朱祁鎮臨終前,才正式廢止,「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這一詔令終結了中國歷史上殘酷的人殉傳統,也象徵皇權下人道觀念的初步甦醒。

寶慶公主的故事,不僅是母女情深的見證,更映照出封建制度下人性的閃光。她的一句童言,如穿透鐵血權力的微光,照亮那個時代的黑暗角落,也提醒後人,即便帝王也會為一聲真情而動容。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