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地球自轉軸極點飄移幅度越來越大,冰期後反彈、冰蓋損失、地函對流等都是影響因素,但新研究指出,人類從地下抽取水源至地表灌溉,量卻多到導致地球自轉方式略有不同,成為地球自轉極點飄移最主要兇手。
當代全球海平面上升與極地冰蓋、高山冰川融化等原因息息相關,由於水分布會影響地球質量分布,就像旋轉陀螺上增加重量,因此隨著水流動,地球自轉方式也會略有不同。
2016 年,科學家發現水有改變地球自轉的能力,但地下水貢獻尚未明朗,只知道根據氣候模型預估,人類 1993~2010 年抽取高達 21.5 兆噸地下水,相當於讓全球海平面上升 6 公釐。
南韓首爾大學團隊試著模擬地球自轉極點飄移與水運動變化關聯,首先只考慮冰蓋、冰川流失,再把被抽出的 21.5 兆噸地下水重新分配,發現後者才與觀察到的地極點飄移結果匹配。
地下水位置分布能改變極地飄移程度,而團隊研究期間,北美西部與印度西北部的水資源重新分配情況最多,研究員推測中緯度地區重新分配水對地極點飄移更有重大影響。儘管抽取地下水不會帶來季節更替風險,但在地質時間尺度,地極點飄移可能對長遠氣候產生未知影響。
新論文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